五四文化节的余温还未散去,校园里又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风暴。
那是个周五的傍晚,我正准备去图书馆,却被陈默一把拉住:“别去了,中心广场有场辩论,听说很精彩。”
“什么辩论?”
“关于中国该走什么道路的。”陈默的眼睛闪着光,“物理系和哲学系的学生吵起来了,现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赶到中心广场时,那里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人群中央,一个戴着厚眼镜的男生正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计划经济已经证明是死路一条!只有全面市场化,才能解放生产力!”
“荒谬!”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立即反驳,“完全市场化会导致两极分化,苏联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我认出那个戴眼镜的男生是物理系的才子李振华,以推崇西方经济学闻名;而反驳他的女生是哲学系的苏晓梅,据说是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哟,这不是我们的学生代表吗?”赵瑞龙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我们身边,嘴角带着惯有的戏谑笑容,“怎么不去准备你的下一篇演讲稿,跑来凑这个热闹?”
“听听不同的声音没什么不好。”陈默认真地说。
“不同的声音?”赵瑞龙压低声音,“我劝你们离远点。这种敏感话题,小心惹火上身。”
就在这时,辩论突然升级了。
李振华提高了音量:“你们这些守旧派,根本不懂什么是现代化!日本、韩国、新加坡,哪个不是靠市场经济腾飞的?再看看我们,还在为姓社姓资争论不休!”
“你这是典型的崇洋媚外!”苏晓梅气得脸色发红,“中国的国情特殊,怎么能照搬西方模式?”
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鼓掌,有人喝倒彩。我看到几个老师模样的人在人群外围交头接耳,表情严肃。
“要出事了。”赵瑞龙轻声说,“这种话题太敏感。”
果然,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挤进人群:“同学们,不要再争论了!这种话题不适合公开讨论!”
“为什么不能讨论?”李振华不服气,“学术自由不是我们大学的传统吗?”
“就是!”几个学生附和道,“凭什么不能讨论?”
场面开始失控。更多的人加入辩论,声音越来越大,观点也越来越极端。有人开始喊口号,有人在高唱国际歌。
“走吧。”赵瑞龙拉了拉我的衣袖,“再待下去要惹麻烦了。”
陈默却站在原地不动:“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大学就应该允许不同观点的碰撞。”
“碰撞?”赵瑞龙冷笑,“你太天真了。知道现在是什么时期吗?知道学校最近在抓什么吗?”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沈清薇。她安静地站在人群外围,眉头微蹙。我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她轻轻摇了摇头,示意我离开。
但已经晚了。学校的保安人员开始驱散人群,几个学生干部拿着笔记本在记录着什么。
“完了,”赵瑞龙叹了口气,“这下要秋后算账了。”
第二天,果然出事了。
系辅导员把我们三个叫到办公室,脸色铁青:“昨天你们去中心广场了?”
我们点点头。
“知道那是什么性质的集会吗?”辅导员敲着桌子,“未经批准的非法集会!学校正在追查组织者!”
“我们只是旁观。”陈默说。
“旁观?”辅导员瞪了他一眼,“在这种敏感时期,旁观就是纵容!你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吗?”
从办公室出来,赵瑞龙抱怨道:“看吧,我早就说过要离远点。”
“我们做错了什么?”陈默依然不服气,“难道连听别人辩论的权利都没有吗?”
“权利?”赵瑞龙笑了,“在大学里,有些权利是要用智慧去争取的,不是想用就用的。”
这件事的后续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李振华和苏晓梅都被给予了警告处分,参与辩论的几个活跃分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评教育。
更让我震惊的是,系里突然宣布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所有社团活动必须提前报备,主题要经过严格审核。
“这就是你们要的自由?”赵瑞龙在寝室里不无得意地说,“现在连诗社都要被监管了。”
陈默沉默了很久,最后说:“我不认为我们做错了。思想不应该被禁锢。”
“但现实是,”我叹了口气,“我们都要为那次围观付出代价。”
果然,在接下来的奖学金评选中,我们三人都受到了影响。虽然成绩达标,但都因为“政治表现需要进一步考察”而落选。
“看吧,”赵瑞龙把评选结果扔在桌上,“这就是冲动的代价。”
但最让我意外的是沈清薇的反应。她在图书馆找到我,第一句话就是:“你后悔那天去广场吗?”
我想了想,摇摇头:“不后悔。虽然付出了代价,但至少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什么道理?”
“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我说,“还有,改变需要智慧,不是只有热情就够了。”
她笑了:“你成长了。”
那天晚上,我独自在未名湖畔散步。月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就像这个时代,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
我想起父亲常说的话:“做人要像稻穗,越成熟越懂得低头。”但陈默的话也在耳边回响:“人不能像稻草一样,没有自己的脊梁。”
我陷入深深的矛盾。是要像赵瑞龙那样精明世故,还是像陈默那样坚守理想?抑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回到寝室时,赵瑞龙正在整理他的“关系名片”,陈默在灯下读着《论语》。看到我,赵瑞龙抬头问:“想通了?”
“想通什么?”
“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
我看看赵瑞龙,又看看陈默,忽然明白了。我们三个人,其实代表了三种不同的选择:妥协、坚守,以及在妥协中坚守。
窗外,夜风拂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时代在轻声诉说它的秘密。
而我们的青春,就在这一次次的碰撞与思考中,悄然走向成熟。
喜欢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