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那个利用民意对付世家的计划,让长孙玥感到的是“可怕”和“精准”。
那么此刻李唐解说的这个全新的教育计划,则让她感到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恐惧”与“敬畏”。
这已经不是阴谋或者阳谋的范畴了。
这是在刨世家门阀的祖坟,是在釜底抽薪断他们的根!
她们其实还没完全明白,李唐要做的,是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
他要用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工业化),催生一种全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社会结构),并为此配套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新的教育体系和价值观)。
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的王朝更迭,都只是换了皇帝,换了统治集团,但其内核——士族门阀与平民百姓的二元结构,从未真正改变。
而李唐,他要亲手终结这个循环。
长孙玥看着眼前这个男人,他明明在笑着,笑容温和而自信,但她却仿佛看到了他身后那滚滚向前的,无可阻挡的时代洪流。
任何试图阻挡在这股洪流面前的,无论是五姓七望,还是什么帝王将相,都将被碾得粉身碎骨。
“臣妾明白了。”
她深深地躬身一礼,语气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恭敬,认真说道:
“王爷之志,远迈三皇五帝。臣妾此生能追随王爷,参与这开天辟地之伟业,实乃三生有幸。”
这并非奉承,而是她发自内心的感慨。
她出身于最顶级的门阀,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权谋争斗,家族荣光。可这一切,在李唐描绘的宏伟蓝图面前,都显得那么的渺小和可笑。
“好了,别这么严肃。”
李唐伸手轻轻扶起她,微微笑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你们所有人的帮助。”
他说完看向杨文菁,正色说道:
“文菁,我需要你配合工程院,尽快拿出标准化的学校建筑图纸。从能容纳五十人的村级蒙学,到能容纳五百人的县级中学,再到能容纳数千人的州级大学,都要有模块化的设计方案。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校的屋舍,遍布全西北的每一个角落。”
“是!王爷!文菁保证完成任务!”杨文菁挺起胸膛,清丽的脸庞上满是兴奋。这比设计营房,更能让她感到激动。
李唐又转向林昭君,接着说道:
“昭君,孩子们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我需要你配合医学院,牵头制定一套学生营养餐标准,并且要研制出能够预防常见疾病、增强体质的保健药丸。我西北的孩子,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王爷放心,臣妾明白!”
林昭君用力点头,她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用沙棘、牛奶、肉干这些西北特产,为孩子们做出美味又营养的食品了。
最后,李唐的目光落在拓跋尼孜身上。
拓跋尼孜有些局促,她不像其他姐妹那样,有明确的专长。
李唐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温和地笑道:
“尼孜,你的任务最重。我需要你从全西北所有登记入籍的家庭,挑选最英武、最忠诚的年轻人,进入我们的军事学院。
他们将学习全新的军事理论,学习如何指挥一支由步兵、炮兵、装甲兵、骑兵、工兵、后勤兵组成的现代化军队。他们将是未来守护我们这一切成果的利剑!”
“是!王爷!”
拓跋尼孜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正是她最擅长和最热爱的事情。
安排完任务,李唐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执行力强大的团队,却能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他一手打造的这个后宫团队,正在以惊人的成长速度,将他的意志,贯彻到西北的每一个层面。
……
三日后,兰州,西北王府,一间专门开辟出来的“政务厅”内。
一个身穿洗得发白的儒衫,面容清瘦,但脊背挺得笔直的中年文士,正局促不安地站在李唐的面前。
他叫魏征,不是那位历史上的名相,只是一个同名同姓的落魄文人。
他本是中原一个破落士族寒门子弟,颇有些才学,但屡试不第,家道中落后,为避战乱,辗转流落到了兰州,靠代写书信、教几个蒙童糊口,日子过得颇为艰难。
三天前,他突然被王府的卫兵“请”到了王府,心中忐忑了三天,以为自己不知在何处得罪了这位权倾西北的王爷。
没想到,今日一见,这位传说中如神如魔的西北王,竟是如此年轻,而且态度温和。
“魏先生,请坐。”李唐指了指一旁的椅子。
“草民不敢,草民站着回话便可。”魏征躬身道,姿态放得极低。
李唐也不勉强,开门见山地说道:“请先生来,是有一件关乎西北未来的大事,想请先生出山相助。”
魏征心中一凛,连忙道:“王爷言重了,草民一介腐儒,百无一用,实不知有何处能为王爷效劳。”
“先生谦虚了。”
李唐笑了笑,亲切地说道:“我听闻先生在兰州城中,以教书为生,颇受街坊邻里爱戴。而且,先生所教蒙童,不问出身,有教无类,我很是欣赏。”
魏征心中一惊,没想到自己这点微末小事,竟然也被王爷知道了。
他很是无奈地苦笑道:“王爷谬赞。草民不过是为了一口饭食,不敢称‘有教无类’,圣人之言,草民愧不敢当。”
“不,你当得起。”
李唐脸上神情严肃,正色说道:
“我要在整个西北,全面推行九年义务免费教育,让所有孩子都有书读。我需要一个人,来帮我总领此事。
这个人,需要有才学,有品德,更要有一颗真正为孩子着想的心。我觉得,先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什么?!”
魏征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懵了。
他呆呆地看着李唐,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在整个西北推行九年义务免费教育?让所有孩子都有书读?
这是何等……何等荒唐,又是何等伟大的想法!
他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是痴人说梦。可说出这话的人,是创造了无数奇迹的西北王李唐!
“王……王爷,此事……此事万万不可啊!”
魏征回过神来,急忙劝道:
“此举耗费之巨,非王府内库所能承担。况且,天下百姓,皆以耕种为本,若孩童都去读书,则田地何人耕种?工坊何人做工?此乃动摇国本之举啊!”
他的反应,完全在李唐的意料之中。
李唐没有反驳,只是将一本早已准备好的《五年计划纲要(教育篇)》递了过去。
“先生先看看这个。”
魏征疑惑地接过那本薄薄的册子,翻开第一页,立刻就被上面的内容吸引了。
“西北教育发展总纲: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以建设综合性研究大学为目标,建立一个服务于西北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育体系……”
“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德智体美劳?”
一个个新奇而又充满力量的词汇,冲击着魏征固有的认知。
他继续往下看。
“蒙学(小学)阶段:学制六年。主修课程:拼音、汉字、算学、格物常识、史地常识、思想品德、体育、美术、音乐。目标:扫除文盲,培养基础读写算能力,建立基本的是非观和爱国爱乡情怀。”
“中学阶段:学制三年。分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普通中学主修课程: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中外历史、地理、文学……职业中学根据社会需求,设立农业、机械、纺织、建筑、医学等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阶段……”
魏征看得心神剧震,越看越是心惊。
这哪里是什么教书育人,这分明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所熟悉的“四书五经”在这套体系里,竟然只被归入了“文学”和“思想品德”的一小部分。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他闻所未闻,但光看名字就感觉博大精深的“科学”。
更让他震撼的,是这套体系的逻辑性。
它不再是为了培养少数“人上人”的官员,而是为了给整个社会,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
从最基础的工人、农民,到高级的工程师、医生,再到顶尖的科学家、管理者,每一个层次,都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和上升通道。
这是一个完整、自洽、并且无比强大的闭环!
“王爷……这……这……”
魏征捧着册子的手都在颤抖,他抬起头,眼中满是不可思议,颤声问道:“这上面的学问……从何而来?难道……真是天授?”
“你可以这么理解。”李唐淡然道,“现在,你还觉得这是动摇国本吗?”
魏征沉默了。
他不是傻子。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比谁都清楚知识的力量。
如果李唐的这个计划真的能够实现,那么不出十年,西北将拥有一代思想、知识、技能都远超中原的年轻人。
他们将成为西北这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中最优秀的螺丝钉,最强大的燃料。
到那个时候,什么五姓七望,什么朝廷大军,在这样一股由知识武装起来的全新力量面前,恐怕真的就如土鸡瓦狗一般。
“草民……明白了。”
魏征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他再次看向李唐的眼神,已经从之前的忐忑,变成了狂热的崇拜。
他看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看到了一个读书人所能追求的最高理想——立德、立功、立言,教化天下!
“王爷,草民之前有眼不识泰山,胡言乱语,请王爷恕罪!”
魏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李唐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草民愿为王爷效犬马之劳,为这教化天下之伟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想得很明白,与参与这样一场足以改变文明进程的伟业相比,什么科举功名,什么光宗耀祖,都变得不值一提。
他,魏征,将有机会成为新时代的“魏圣人”!
“先生快快请起!”
李唐亲自上前将他扶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认真说道:
“我封你为西北学政司司长,正三品。专门负责统筹西北所有教育事宜。教材、校舍、资金,我都会给你解决。我只有一个要求。”
“请王爷示下!”魏征激动地说道。
李唐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五年之内,我要让西北治下,再无一个文盲!”
“五年,扫尽文盲!”
魏征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话,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人生,乃至这个时代的历史,都将掀开全新的一页。
而他,将是这场伟大变革的,第一位执笔者。
喜欢晚唐:开局一条船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晚唐:开局一条船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