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醉卧江山金鳞开三国小术士警花追我到元朝苏厨大官人大唐第一世家重生世子爷天下安康修罗武神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08章 联名疏上意拳拳,却遇君心隔万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通志?职官志》载:“内阁议奏,天子裁决,此祖宗之制也。然裁决之权,或因权臣游说而偏,或因君心猜忌而误,故御史台设‘封驳权’,以纠君过、正朝纲。” 神武皇帝尝言 “朕虽有裁决之权,不敢违民心、废祖制”,元兴帝北伐时纳内阁 “缓兵” 之议,亦见帝王纳谏之德。今谢渊倡奉迎之议,得十六路巡抚联名,却遭萧栎以 “暂缓再议” 驳回,非因议之不善,实因李嵩谗言、君心猜忌所致。这场 “疏奏与驳回” 的交锋,既是对 “孝治” 理念的考验,更是对封建皇权 “民本” 初心的叩问。

联名疏上意拳拳,却遇君心隔万山。

一道诏来寒彻骨,千般心血付尘烟。

指节青筋凝愤懑,襟怀赤胆未稍偏。

休言暂缓成终局,再向丹墀叩圣颜。

御书房的檀香燃到第四寸,灰烬在鎏金炉底堆成细碎的山。萧栎指尖抚过那卷十六路巡抚联名疏,宣纸上的签名墨迹深浅不一,却都如刀刻般力透纸背 —— 江南巡抚的 “愿以全省吏治担保故君无他心”,山东巡抚的 “千名生员跪署衙请奉迎”,宣府巡抚的 “边军将士闻之皆愿效死”,字字都透着 “民心所向” 的重量。可他另一只手捏着的密报,却像块寒冰,将这份暖意冻得寸寸碎裂。

那是玄夜卫前指挥使周显递来的,麻纸页上沾着未干的墨痕,写着 “南宫内侍供称,谢渊曾托其传语‘待时机成熟,必迎陛下(指太上皇)复位’”,末尾还附着一枚模糊的指印,标注为 “内侍画押”。萧栎闭了闭眼,眼前闪过德胜门城楼上谢渊染血的身影 —— 那年瓦剌围城,谢渊身中三箭仍死守城门,喊着 “陛下不退,臣不退”;可如今,这份 “忠直” 在 “故君” 二字面前,竟变得如此可疑。

“陛下,李尚书求见。” 太监总管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萧栎挥了挥手:“让他进来。”

李嵩身着青袍,步履急促地走入,手中捧着另一卷文书:“陛下,臣查到旧党余孽仍在活动,近日频繁派人接触南宫,似在密谋‘借奉迎之名复立故君’。诏狱署提督徐靖已拿获两名旧党成员,供词在此,请陛下阅示。”

萧栎接过供词,上面的字迹潦草,却写得 “清楚”——“谢太保与太上皇约好,待联名疏获准,便由边军护送还宫,废今上复立旧君”。他指尖颤抖,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矛盾:他信谢渊的忠,却更怕 “故君复位” 的噩梦;他知联名疏是民心所向,却架不住李嵩日日在耳边念叨 “权位不保”。

“陛下,” 李嵩见他犹豫,又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谢太保掌兵部、兼御史台,如今又暂代玄夜卫,兵权、监察权、特务权集于一身,若再迎回太上皇为援,陛下将如何自处?太祖神武皇帝曾说‘权臣不可纵,故君不可近’,此乃千古明训啊!”

这话戳中了萧栎的痛处。他想起吴哀帝时,萧炆因重用方直等文臣,又善待藩王,最终落得 “靖难之役” 的下场。他深吸一口气,将联名疏推到一边:“此事需与内阁议事再定,你先退下吧。”

李嵩躬身退去,嘴角却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 —— 他知道,萧栎的猜忌一旦生根,便会疯长。而此刻的玄夜卫北司衙署,谢渊正拿着周显旧部的供词,眉头紧锁。

“太保,周显被降职后仍不死心,派亲信伪造内侍供词,还买通旧党成员作伪证,意图构陷您‘结连故君’。”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指着供词上的破绽,“您看这‘复位’二字,笔迹与旧党成员平日所写截然不同,显然是他人代笔。”

谢渊点了点头,目光扫过窗外 —— 远处的宫墙下,几名小吏正张贴告示,围看的百姓却在低声议论 “南宫寒困”“太保求奉迎”。他拿起一份急报,是济南府递来的:“千名生员跪请奉迎,若陛下不允,恐有罢考之举。”

“民心可用,却也可畏。” 谢渊沉声道,“李嵩定会借‘生员请愿’诬我‘煽动民乱’,需早做防备。秦飞,你即刻派人保护那些生员,避免被李嵩的人利用;另外,文勘房要加快比对伪供词,找出确凿证据,揭穿周显的阴谋。”

秦飞领命而去,谢渊独自站在衙署的窗前,望着御书房的方向。他知道,萧栎心中的猜忌是最大的障碍,而李嵩的谗言如毒藤,正缠绕着这份猜忌疯长。他摸了摸怀中的联名疏副本,上面的签名仿佛有了温度 —— 那是十六路巡抚的信任,是天下百姓的期盼,他不能让这份期盼落空。

次日清晨,内阁议事的钟声在皇城响起。谢渊身着绯色官袍,手持证据,大步走入内阁衙署。李嵩早已等候在那里,身边站着吏部侍郎张文、诏狱署提督徐靖,三人神色倨傲,显然早有准备。

“谢太保,” 李嵩率先开口,“南宫内侍与旧党往来的证据确凿,奉迎之事恐会危及国本,还请太保三思。”

“证据?” 谢渊冷笑一声,递上文勘房的比对报告,“这份供词乃是周显亲信伪造,笔迹破绽百出,人证已被拿下,李尚书还要狡辩吗?”

阁臣们传阅着报告,面露惊色。内阁学士王伦道:“李尚书仅凭伪证便阻奉迎,未免不妥;十六路巡抚联名,民心所向,当允。”

“不妥!” 李嵩急声道,“即便供词是伪,故君在侧终是隐患!若藩王效仿‘奉迎’,陛下如何自处?臣请陛下‘暂缓再议’,待查清旧党余孽再做决定!”

张文、徐靖立刻附和:“臣等附议!”

谢渊上前一步,声音铿锵:“太祖神武皇帝说‘民心即天命’,今士民请愿、巡抚联名,此乃天命所归!李尚书借‘暂缓’拖延,实则是怕太上皇还宫后揭露你的贪腐之举!陛下若驳回,便是违逆天命,失却民心!”

萧栎坐在主位,脸色阴沉。他望着谢渊的赤诚,又看了看李嵩身后的文官集团,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 —— 他不能失去文官集团的支持,更不能冒 “权位不保” 的风险。良久,他终于开口:“朕意已决,奉迎之事,暂缓再议!”

“陛下!” 谢渊还想争辩,太监总管已捧着诏书走上前来,尖细的声音在衙署内回荡:“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迎太上皇一事,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暂缓再议。各级官员不得再妄议此事,违者重罚!钦此!”

谢渊接过诏书,绫罗的边缘冰凉刺骨。他攥紧诏书,指节因用力而青筋暴起,连指甲都嵌进了掌心。眼前闪过那些巡抚的奏词、生员的请愿、玄夜卫的证据,还有自己连日来的奔波 —— 整肃玄夜卫、收集伪证破绽、联络各地巡抚,千般心血,竟只换来了 “暂缓再议” 四个字。

李嵩走上前来,嘴角带着得意的笑:“谢太保,陛下已有明断,还请遵旨。”

谢渊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他知道,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李嵩的阴谋虽暂得逞,但联名疏上的墨迹未干,天下民心的期盼未绝。他缓缓松开手,诏书的褶皱虽无法抚平,但他心中的赤胆却丝毫未变 —— 休言暂缓成终局,只要他还有一口气,便要再向丹墀叩圣颜,为 “孝治”,为民心,为大吴的江山根基。

谢渊暂代玄夜卫指挥使后,三日间整肃卫内纪律,将周显旧部中滥用酷刑者革职三人、交刑部审讯五人,玄夜卫风气为之一清。这日清晨,他刚在玄夜卫北司查阅完密探档案,兵部侍郎杨武便匆匆赶来,手中拿着两封急报:“太保,山东、山西巡抚再次递来奏疏,言‘地方士民已联名请愿,若奉迎之事不允,恐生民变’;另外,秦飞指挥使查到,李嵩近日频繁出入内阁,与三位学士密谈,似在游说驳回奉迎之议。”

谢渊接过奏疏,逐字细读,山东巡抚在疏中写道:“济南府千余名生员跪在巡抚衙门前,求‘迎故君、安民心’,若再拖延,恐生乱局”。他指尖在 “生员请愿” 四字上反复摩挲,心中既忧且急 —— 民心可用,却也可畏,若处置不当,极易被李嵩利用,反诬 “谢渊煽动民乱”。

“杨侍郎,” 谢渊抬头道,“你即刻将这两封奏疏递入内阁,注明‘紧急’,请阁臣议事时务必提及;另外,传我钧令,命宣府卫副总兵李默加强边防守备 —— 李嵩若在朝堂失利,恐会借边军之事构陷我‘治军不力’,需早做防备。”

杨武领命而去,谢渊刚返回兵部衙署,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便带着文勘房主事张启求见,神色凝重:“太保,属下查到周显虽被降职,却仍暗中联络旧部,伪造‘南宫内侍与旧党往来’的供词,想借‘故君结党’为由,进一步游说陛下驳回奉迎之议;另外,诏狱署提督徐靖已将这份伪供词递入内阁,李嵩正拿着供词与阁臣‘议事’。”

谢渊眉头紧锁:“徐靖乃旧党成员,与李嵩勾结已久,此举不足为奇。张启,你立刻带文勘房的人,比对这份伪供词与南宫内侍的真迹,找出破绽;秦飞,你持周显联络旧部的证据,去见刑部尚书马昂,请他即刻传讯徐靖 —— 按《大吴律》,‘伪造供词、诬告宫闱’乃重罪,徐靖难逃其咎。”

“属下明白!” 二人领命而去,谢渊独自坐在案前,拿起那份十六路巡抚联名疏的副本。纸上的墨迹早已干透,“奉迎” 二字却依旧力透纸背,仿佛在诉说着天下民心的期盼。他知道,今日内阁议事,便是决定奉迎之事成败的关键,李嵩定会不择手段阻挠,一场新的博弈已悄然展开。

约莫一个时辰后,张启匆匆返回,手中拿着两份文书:“太保,属下比对完毕!徐靖递入内阁的供词,虽模仿南宫内侍笔迹,却在‘宫’‘闱’二字的笔锋上露出破绽 —— 内侍平日书写‘宫’字收笔较缓,而伪供词收笔急促,显然是他人伪造!另外,属下查到这份供词是周显的亲信书吏所写,已将此人拿下,供词在此。”

谢渊接过供词,见上面清清楚楚写着 “周显命属下伪造供词,许以升赏”,心中悬着的石头稍稍落地:“好!你即刻将这份供词递入内阁,当着阁臣的面揭穿李嵩、周显的阴谋!”

张启刚走,太监总管便带着两名小太监来到兵部衙署,尖声宣旨:“陛下有旨,宣太保谢渊、吏部尚书李嵩、刑部尚书马昂即刻入内阁议事!”

谢渊整了整绯色官袍,随太监总管入宫。行至内阁衙署外,见李嵩正与内阁学士王伦低声交谈,手中拿着那份伪供词,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见谢渊到来,李嵩故意扬了扬手中的供词:“谢太保,南宫内侍与旧党往来的证据确凿,奉迎之事,怕是要黄了。”

谢渊冷笑一声:“李尚书手中的不过是伪供词,稍后便让你原形毕露!”

二人并肩走入内阁,阁臣已悉数到齐,萧栎端坐主位,脸色阴沉。“今日议事,只论奉迎太上皇一事,” 萧栎开门见山,“李尚书,你先说说你的看法。”

李嵩立刻出列,躬身道:“陛下,臣近日查到,南宫内侍与旧党成员频繁往来,意图借‘奉迎’之名助太上皇复位,这份供词便是证据!若允奉迎,恐生祸端,危及陛下皇位,恳请陛下驳回奉迎之议!”

谢渊上前一步,厉声反驳:“陛下,李嵩所言皆为谎言!这份供词乃周显命人伪造,文勘房主事张启已查明真相,人证物证俱在,请陛下阅示!”

张启随即呈上伪造供词的证据及书吏的供词,阁臣传阅后,皆面露惊色。王伦学士道:“陛下,李尚书仅凭伪供词便请驳回,未免太过草率;十六路巡抚联名请愿,民心所向,奉迎之事当允。”

李嵩见状,急声道:“陛下,即便供词是伪,奉迎之事仍不可允!太上皇若还宫,旧党余孽必借机生事,且各地藩王若效仿‘奉迎’,恐动摇国本!臣请陛下‘暂缓再议’,待查明旧党余孽后再做决定!”

他话音刚落,吏部侍郎张文、诏狱署提督徐靖(已被传讯,却强行闯入)纷纷附和:“臣等附议,请陛下暂缓再议!”

谢渊怒声道:“李嵩此举,分明是借‘暂缓’之名拖延时间,实则不想奉迎太上皇!太祖神武皇帝曾说‘民心即天命’,如今天下民心皆盼奉迎,陛下若驳回,便是违逆天命,恐失民心!”

萧栎沉默着,目光在谢渊与李嵩之间来回扫视。他深知谢渊所言有理,却也忌惮 “故君还宫” 的威胁,更怕李嵩背后的文官集团生乱。良久,他终于开口:“朕意已决,奉迎之事,暂缓再议!”

谢渊心头一震,不敢置信地望着萧栎:“陛下!民心不可违,祖制不可废,怎能暂缓?”

“够了!” 萧栎厉声打断,“此事无需再议,退朝!”

谢渊还想再劝,却见太监总管已拿着诏书走上前来,尖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迎太上皇一事,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暂缓再议。各级官员不得再妄议此事,违者重罚!钦此!”

谢渊接过诏书,指节因用力而青筋暴起,诏书的绫罗边缘被他攥得发皱。他望着诏书上 “暂缓再议” 四个字,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窜到头顶 —— 三日的等待,十六路巡抚的联名,无数百姓的期盼,竟换来了 “暂缓再议” 四个字!

李嵩见状,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上前道:“谢太保,陛下已有明断,你还是遵旨吧。”

谢渊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转身走出内阁。秦飞与杨武早已在廊下等候,见他神色阴沉,手中诏书攥得紧紧的,便知事情不妙。

“太保,陛下……” 杨武小心翼翼地问。

“暂缓再议。” 谢渊的声音沙哑,带着压抑的愤怒,“李嵩勾结徐靖、周显,伪造证据,游说阁臣,萧栎终究还是信了他的谗言!”

秦飞怒声道:“那我们就任由李嵩得逞?属下即刻带人拿下周显、徐靖,逼他们招出李嵩的阴谋!”

“不可!” 谢渊摆手道,“萧栎已下诏书,此时动他们,便是‘抗旨不遵’,正好给李嵩留下把柄。我们需从长计议,先收集李嵩勾结旧党、构陷大臣的证据,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揭发!”

片尾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松开手,诏书的褶皱却已无法抚平,正如他此刻纷乱的心绪。“杨侍郎,你去安抚各地巡抚,告知他们‘暂缓再议’非终局,我定会再奏请陛下;秦飞,你盯紧李嵩、周显的动向,若他们再敢伪造证据,即刻报知;另外,加强南宫的守卫,确保太上皇的安全 —— 李嵩受挫,恐会迁怒于太上皇。”

二人领命而去,谢渊独自站在廊下,望着内阁衙署的方向。阳光透过檐角,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暖不了他冰冷的心。他知道,“暂缓再议” 只是李嵩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定会变本加厉地构陷自己,奉迎之事更是难上加难。但他不会放弃 —— 联名疏上的墨迹未干,天下民心的期盼未绝,他身为太保,定要守住 “孝治” 的初心,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再向丹墀叩圣颜!

卷尾语

奉迎之议被驳,非因理之不足,实因权术之倾轧、君心之猜忌。谢渊以十六路巡抚联名、民心所向为盾,却难敌李嵩 “伪造证据、游说阁臣” 的暗箭,更难破萧栎 “既怕不孝、又怕失权” 的帝王心结。这场博弈的失利,暴露了封建朝堂 “真理屈于权势” 的黑暗 —— 即便有祖制可循、民心可依,若触怒帝王猜忌、遭权臣构陷,亦难成事。

李嵩、周显、徐靖的勾结,尽显官场 “官官相护、为利忘义” 的丑态:周显伪造供词以报降职之恨,徐靖依附李嵩以求自保,李嵩则借二人之力阻挠奉迎,巩固自身权势,三人沆瀣一气,将 “律法”“祖制” 视如无物。而萧栎的 “暂缓再议”,虽暂避了 “不孝” 之名,却也埋下了 “失民心” 的隐患 —— 山东、山西的生员请愿,已显民心浮动,若长期拖延,恐生更大乱局。

神武皇帝立 “孝治”,本为 “安民心、固社稷”;元兴帝守 “纳谏”,意在 “集众智、避偏听”。今萧栎既违 “孝治” 之祖制,又拒 “民心” 之谏言,实与太祖、元兴帝的治国理念相悖。谢渊的坚守,不仅是对 “奉迎” 一事的执着,更是对大吴立国根本的扞卫。

帝王之 “暂缓”,往往是 “终不允” 的开端;权臣之 “构陷”,往往是 “除异己” 的手段。然民心如江,可载舟亦可覆舟,李嵩虽暂胜一局,却失了民心;谢渊虽暂败,却守了初心。这场未完结的博弈,终将证明:唯有顺民心、守祖制、远奸佞,方能如神武皇帝所愿,实现 “江山永固”。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玄桢记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隋国师真武天骄进球万岁鸿蒙金榜快穿之初恋她让人念念不忘快穿之黑月光守则惊魂超市灵域沈浪和苏若雪1987,3天成万元户犟骨总裁深度宠:Hi!军长娇妻生死界碑军门蜜爱之娇妻难驯我和软萌女友的恋爱日常携千亿物资在末世养四个反派崽崽狂龙战狼仙魔同修末世天灾,我靠吞金超市躺赢从密修学院僧开始
经典收藏我在三国觅登天最强医仙混都市杀机较量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绝世极品兵王乱世巨枭最强猎户:开局救了未来皇帝农村孩子在三国谢家有女日谍克星三国良家子中国制造全球高考:谁说历史无用?锦绣阖欢南北朝打工皇帝皇极降世横明神级兵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最近更新衣冠谋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铜镜约笔架叉将军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大宋伏魔司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明朝的名义大周第一婿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寒门状元路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高门庶子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史上最强县令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