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神武天帝大宋风流我在大唐位极人臣医妃惊世扶得起的阿斗大清隐龙夺鼎1617四季锦铁血大帅:我有千万大军晋末的卯金刀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06章 一疏欲安天下望,千钧难撼佞臣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通志?礼志》载:“孝者,德之本也。君孝则臣忠,臣孝则民顺,此万世不易之理。” 神武皇帝定鼎之初,即诏 “百官每月朔望问亲安,庶民每家岁首荐新于祖”,立孝治之基;元兴帝北伐漠北,仍遣太子赴孝陵致祭,传 “宁废兵事,不废孝仪” 之训。今德佑帝退居南宫,寒垣锁闭,中外臣工或议奉迎,或主禁锢,非独君臣之礼,实关民心向背。谢渊以太保之尊,承太祖 “孝治” 遗训,欲上奉迎疏,附巡抚联名,却遭吏部构陷、玄夜卫掣肘,一场关乎社稷根本的博弈,于暗室之中悄然展开。

寒垣锁断故君恩,疏草难书赤子心。

联名墨迹透笺背,岂惧权臣暗里侵。

一疏欲安天下望,千钧难撼佞臣襟。

但教孝治昭千古,何惜身家赴鼎镬。

谢渊自南宫遣絮之事后,便知 “苛待太上皇” 已非小节,若任其发展,天下必谓大吴 “孝治” 为虚,民心离散之日,便是社稷动摇之时。这日清晨,他刚入兵部衙署,便命兵部侍郎杨武取来《大吴会典?君道篇》,翻至 “太祖问安条”,指尖在 “帝王以孝示天下,非独亲其亲,乃教万民敬长” 一句上反复摩挲。

“杨侍郎,” 谢渊抬头,声音沉缓,“近日各地巡抚递来的密信,你都整理妥当了?”

杨武躬身递上一个木匣:“太保放心,十九路巡抚的密信皆在此处,其中十六路明确赞同奉迎太上皇还宫,三路虽未明言,却提及‘地方士民多议宫闱事,恐生流言’,实则也是倾向奉迎。”

谢渊打开木匣,取出密信逐一翻看。江南巡抚在信中写道:“苏州士绅三百余人联名上书,言‘太上皇困于南宫,寒衣薄食,百姓见之落泪’,若不奉迎,恐生民变”;宣府巡抚则提 “边军将士闻太上皇缺炭,多有怨言,谓‘君不恤亲,何以恤军’”。这些字句,皆戳中谢渊的隐忧 —— 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失了民心,九边再稳,也难固江山。

“联名书的底稿,你拟好了吗?” 谢渊问。

“已拟好,” 杨武递上一卷宣纸,“按太保之意,开篇引太祖、元兴帝孝治典故,中段述各地民心舆情,结尾请陛下‘以孝安民心,以仁固社稷’,措辞皆依《会典》,无逾矩之处。”

谢渊接过底稿,逐字审阅。他自幼研习《会典》,深知奏疏措辞需 “引经据典,不激不随”,方能让萧栎无可指摘。看到 “若陛下拒奉迎,则天下谓‘大吴弃孝’,异日若有藩王借‘孝’起兵,恐难制之” 一句时,他微微皱眉:“此句过险,改作‘昔吴哀帝时,因废孝仪而失民心,终致靖难之役,此殷鉴不远’,借前朝旧事点醒,更易入耳。”

杨武领命修改,谢渊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吏部衙署的方向。他知道,李嵩绝不会坐视奉迎之议成行 —— 太上皇若还宫,李嵩借 “禁锢故君” 讨好萧栎的算盘便会落空,其吏部尚书的权势也将受牵制。这场奏疏之争,实则是忠直与奸佞、孝治与权术的较量。

未过一个时辰,杨武将修改后的联名书底稿送来。谢渊再阅无误,便命人唤来御史台左佥都御史 —— 按大吴规制,奏疏需经御史台核校 “有无违制”,加盖台印后方可递入宫中。左佥都御史接过底稿,神色犹豫:“太保,近日吏部李尚书传话,谓‘奉迎之事关乎圣意,不可轻议’,若我们盖印,恐遭吏部刁难。”

谢渊眼神一凛:“御史台掌监察之权,乃太祖所设,岂受吏部节制?《会典》载‘御史台奏事,直达御前,六部不得干预,你若惧李嵩,便请辞归乡,让能担事者来坐这位置!”

左佥都御史面红耳赤,连忙躬身:“太保教训的是,属下这就去盖印。”

待御史台印盖毕,联名书已显郑重。谢渊正欲命人将各地巡抚的亲笔签名附于其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却匆匆闯入,神色凝重:“太保,大事不好!属下刚接到线报,李嵩已命吏部侍郎张文,暗中联络苏州、浙江二省巡抚,逼他们撤回联名,若不从,便以‘考成不及格’相威胁!”

谢渊心头猛地一沉,指节下意识攥紧案上的《大吴会典》,硬壳封面硌得掌心生疼:“苏州巡抚昨日递来的密信还说‘愿率江南士绅附议’,墨迹未干,怎会骤然变卦?”

秦飞躬身上前,递上一卷麻纸密报,纸页边缘带着雨痕,显然是连夜传递而来:“太保请看,张文带了吏部文选司的‘考成册’亲赴苏州 —— 那册子上明记着苏州巡抚去年漕粮督运迟了三日,张文放话,若不撤回联名,便将此事记入‘考成四等’,即刻调往云南永昌卫任同知,那地方烟瘴弥漫,十去九不回。浙江巡抚则因去年盐税短收三万两,被张文抓住把柄,逼得他亲书‘不预南宫事’的甘结才肯罢休。”

“岂有此理!” 杨武一掌拍在案上,鎏金镇纸 “当啷” 跳起,撞翻了砚台,墨汁淌在联名书底稿上,晕开一小片黑痕,“《会典?吏部考成篇》明载‘考成需凭实绩,不得私相胁迫’,李嵩这是借铨选之权打压异己,视祖制如无物!”

谢渊却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已敛去怒色,指尖轻轻抚平被墨汁弄脏的底稿:“李嵩在吏部经营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布,早备下后手不足为奇。秦指挥使,你速派文勘房主事张启带两名书吏去苏州,务必拿到张文胁迫的实证 —— 无论是亲笔字条,还是巡抚幕僚的证词,只要有一字凭据,便可参他‘挟权构陷’之罪。”

“属下已让张启乔装成布商动身,” 秦飞躬身应道,眼神却凝重,“但张文行事极慎,所有威胁都只凭口说,恐难留下实证。另外,玄夜卫北司探得,周显已调了二十名亲信校尉守在南宫各门,凡出入内侍都要写下‘面圣所言’的供单,还暗中查问‘谢太保是否托人传信’,明摆着是要搜集您‘结连故君’的罪证。”

谢渊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笑,指节叩了叩案上的玄夜卫令牌 —— 那是萧栎特赐的 “宫闱勘验权”:“周显想借玄夜卫构陷我,还差些火候。玄夜卫北司按制需副指挥使与指挥使共同署名才能动刑拿人,你立刻传我钧令,命北司副指挥使紧盯南宫动向,若周显敢擅提内侍,便以‘擅扰宫闱’为由驳回,他孤掌难鸣,翻不出大浪。”

他转向杨武,将联名书底稿推过去:“你即刻去驿馆联络未被胁迫的十四路巡抚信使,让他们用印泥按上手印,再亲笔补签姓名,愈快愈好 —— 记住,要让他们在签名旁注上‘自愿附议’四字,堵死李嵩‘胁迫’的借口。”

二人领命匆匆离去,书房内只剩谢渊一人。他拿起那份墨迹未干的联名书底稿,“奉迎太上皇还京” 七个大字力透纸背,笔锋如刀,那是杨武昨夜挑灯写就的。窗外的风卷着残雪打在窗棂上,他忽然想起永熙帝曾说 “外臣奏事,贵在民心所向”,如今这纸上的每一个字,都系着天下士民的目光。

约莫两个时辰后,杨武跌跌撞撞冲进书房,袍角沾满雪泥:“太保,福建、广东的信使在通州驿站被吏部主事拦下,签名全被搜走;湖广巡抚那边递来急信,说‘突染寒疾,无法署名’,可属下探得,是李嵩派了他的门生去湖广‘探望’,实则软禁!”

话音未落,秦飞也推门而入,手里举着一卷桑皮纸:“太保,张启在苏州得手了!张文逼巡抚写退联名时,巡抚幕僚趁他不备,抄录下‘若不依从,定黜云南’的原话,还偷偷拓下了张文按在考成册上的指印!另外,北司校尉截获了周显给理刑院提督的密信,上面写着‘谢渊借联名逼宫,请速拟弹劾疏,事成后保你升左都御史’!”

“好!” 谢渊猛地一拍案,眼中迸出厉色,“杨侍郎,你把抄录的原话和指印拓片粘在联名书末尾,注明‘吏部侍郎张文胁迫巡抚实证’;秦指挥使,你持周显的密信去见刑部尚书马昂 ——《大吴律?诬告篇》载‘诬告二品以上大臣者,杖八十,降三级’,马昂虽与李嵩有旧,但不敢公然违律,定会立案。”

安排妥当,谢渊亲自取来端砚,研好松烟墨,拿起一支紫毫笔 —— 那是太上皇昔年赐他的 “尚方笔”。他凝神屏气,在联名书末尾写下 “太保兼兵部尚书谢渊” 九个字,下笔极重,墨汁透过宣纸,在案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一如他 “宁折不弯” 的初心。

就在此时,御史台左佥都御史仓皇来报:“太保,李嵩已命吏部主事率人在午门设卡,说‘涉及南宫的奏疏需经吏部核校,否则不许入宫’,还放话‘谁敢硬闯,便是对抗铨选之权’!”

“荒谬绝伦!” 谢渊霍然起身,抓起联名书就往外走,“联名书乃九卿外臣合奏,按制只需御史台核校盖印,与吏部毫无干系!备轿,我亲自送疏入宫!”

銮轿行至午门时,果然被拦下。吏部侍郎张文身着青袍,率十余名吏部官员堵在金水桥前,个个手按腰牌,神色倨傲。张文上前一步,拱手道:“太保请留步,奉李尚书钧旨,凡言‘奉迎’之事的奏疏,需先经吏部核校‘是否有碍圣躬安宁’,还请太保将联名书留下,待核校完毕再递入宫。”

谢渊掀帘下轿,手中联名书展开,寒风卷着纸页哗哗作响:“张文,你且翻《大吴会典?台谏篇》第三卷,上面明写‘九卿奏事,各掌其权,吏部不得干预台谏封驳之职’!你拦阻奏疏,便是违制,若再不让开,我即刻奏请陛下,参你‘越权干政,阻挠言路’!”

张文脸色涨红,却梗着脖子道:“太保若硬闯,便是目无吏部,李尚书自会向陛下禀明缘由,到时候谁是谁非,自有圣断!”

双方僵持间,忽闻马蹄声疾响,刑部尚书马昂带着数名刑部郎中赶来,手中高举周显的密信,朱红的刑部大印在阳光下格外刺眼:“张侍郎!周显诬告谢太保‘结连故君,意图逼宫’,已违《大吴律》,本部奉命拿人!你若再拦阻奏疏,便是与周显同党,一并论处!”

张文闻言,脸色骤变 —— 他虽依附李嵩,却深知 “诬告大臣” 是重罪,若被牵连,轻则罢官,重则流放。他踉跄后退半步,挥了挥手,声音发颤:“让…… 让开!”

吏部官员纷纷退到两侧,谢渊冷笑一声,手持联名书大步走过金水桥。行至乾清门,玄夜卫指挥使周显果然又率校尉拦路,玄色卫袍在寒风中猎猎作响:“谢太保,陛下有旨,凡涉及南宫的奏疏,需先经玄夜卫核验‘有无奸佞勾结’,请太保稍候片刻,待属下核验完毕再入内。”

谢渊将联名书举过头顶,声音铿锵:“周显,你给理刑院写的诬告密信,此刻已在刑部案上!若你再敢拖延,我便奏请陛下,治你‘诬告大臣、阻挠奏事’之罪,废你玄夜卫指挥使之职!”

周显的脸 “唰” 地白了,他没想到密信会被截获,手指攥紧腰间的卫牌,指节发白,却不敢再拦:“太保…… 请进。”

谢渊大步走入乾清宫,此时萧栎正与内阁学士议事,见他手持联名书进来,眉头立刻拧紧:“谢渊,你又来提奉迎之事?”

谢渊双膝跪地,将联名书高举过头顶:“陛下,此乃十六路巡抚联名疏,江南、中原、边地巡抚皆愿附议,言‘奉迎太上皇还京,可安天下民心,固社稷根本’,臣请陛下阅示!”

萧栎尚未伸手,吏部尚书李嵩气喘吁吁地闯入,袍角歪斜:“陛下,此疏不可信!苏州、浙江巡抚已递来奏疏,称‘未附联名’,此疏定是谢渊胁迫巡抚所写,恳请陛下明察!”

“李嵩休要狡辩!” 谢渊朗声道,“陛下可翻疏末,张文胁迫苏州巡抚的抄录原话、指印拓片皆在;周显诬告臣的密信,刑部也已立案。若陛下不信,可传苏州巡抚幕僚入宫对质,一问便知真假!”

萧栎接过联名书,缓缓展开。疏末的抄录纸条墨迹犹新,指印拓片清晰可辨;十六路巡抚的签名墨迹深浅不一,有的工整,有的潦草,显然是仓促间写就,却都笔力凝重,透着真切的期盼。他指尖划过那些签名,沉默良久,又想起近日各地递来的 “民心舆情” 密报 —— 江南士绅联名请愿,边军将士私下议论 “君不恤亲,何以恤军”,种种迹象都指向 “奉迎” 乃民心所向。

“李嵩,” 萧栎的声音冷得像冰,“张文胁迫巡抚,周显诬告大臣,皆因你纵容失察,罚俸半年,即刻命张文停职待查,交刑部讯问!”

李嵩浑身一颤,脸色惨白如纸,却不敢反驳,只得双膝跪地:“臣…… 臣遵旨。”

谢渊再叩首:“陛下,奉迎太上皇之事,关乎太祖孝治根本,关乎天下民心向背。若陛下应允,臣愿亲率羽林军前往南宫迎驾,以安四海臣民之心。”

萧栎望着联名书上密密麻麻的签名,又看了看谢渊坚毅的眼神,良久才缓缓道:“此事干系重大,容朕与内阁再议三日,你先退下吧。”

谢渊心中一松 —— 虽未获准,却也未被驳回,已是极大的进展。他再叩首,起身退出乾清宫。

片尾

走出皇宫时,夕阳正沉向西山,金红色的余晖洒在午门的匾额上,“午门” 二字泛着温暖的光。谢渊停下脚步,回头望去,乾清宫的琉璃瓦在余晖中闪着碎金般的光泽,殿宇巍峨,却也藏着帝王的猜忌与权衡。

寒风掀起他的绯袍下摆,露出膝头因跪地而沾的尘土,他却毫不在意。手中的联名书已被风吹得有些褶皱,却依旧沉甸甸的 —— 那上面不仅有十六路巡抚的签名,更有天下百姓的期盼。

他知道,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 李嵩定会暗中反扑,周显也不会善罢甘休,萧栎心中的猜忌更是难以彻底消除。但他握着联名书的手愈发坚定,纸上 “奉迎” 二字的墨迹透纸背,正如他那颗 “以孝安天下” 的赤子心,纵前路遍布荆棘,纵要与整个官场的黑暗对峙,也绝不会动摇半分。

远处的钟鼓楼传来暮鼓之声,浑厚悠长,回荡在皇城之上,像是在为这场未竟的坚守,奏响深沉的序曲。

卷尾语

奉迎疏之递,虽未即刻促成太上皇还宫,却撕开了吏部构陷、玄夜卫掣肘的黑幕,彰显了 “孝治” 理念在朝堂的韧性。谢渊以太保之尊,凭《大吴会典》为盾,借御史台、刑部为刃,在李嵩、周显的层层阻挠中杀出一条血路,其底气不仅在于 “民心所向”,更在于对太祖 “孝治” 祖制的坚守。

这场博弈中,官官相护的黑暗尽显 —— 李嵩以吏部考成胁迫巡抚,周显以玄夜卫权柄构陷大臣,张文、徐靖之流为攀附权贵不惜违制,皆暴露了封建官场 “权大于法” 的沉疴。然谢渊、秦飞、马昂等人的坚守,又让朝堂尚存一丝清明,证明 “祖制” 与 “律法” 并非全是虚设,尚有忠臣良将愿为天下苍生而战。

从历史闭环观之,神武皇帝立孝治,元兴帝守孝仪,皆为安民心;今谢渊上奉迎疏,亦是承此脉络。若萧栎能顺民心、行孝治,则社稷可安;若仍持猜忌、纵奸佞,则殷鉴不远。此疏之意义,已远超 “奉迎” 本身,实为对大吴 “立国之本” 的一次检验。

后世读史者当知:所谓 “民心”,非抽象之词,实系于君之德、臣之行。谢渊联名疏上的墨迹,不仅透纸背,更应透人心 —— 唯有坚守孝治、不纵奸佞,方能如太祖所言 “江山永固,万代绵长”。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玄桢记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邪骨阴阳惊魂超市特种龙王赘婿神医神话从童子功开始战神萌妻燃翻天1987,3天成万元户我和小八管售后镇国神医万云霆我的魔法时代问鼎仙途苏十二全文完整版权利巅峰:从狱警开始开局,大帝师尊求我争夺序列弟子犟骨快穿白月光有毒重生后我渣了死对头我的徒弟们都太逆天了!晚年修仙被分手,人死了系统你才来?今日不宜恋爱第一婚宠:厉爷娇妻太会撩温宁厉北琛
经典收藏讨债宝宝,怪医娘亲重八,这真是咱的太子吗?将军伶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皇叔,不可以无敌三公子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权倾天下,从被流放开始烈焱长歌靖海平沙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大明:开局迎娶徐妙云,朱棣麻了汉末一闲人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红楼士锦衣夜行
最近更新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三藏还俗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玉符传奇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大周第一婿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北宋第一狠人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