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愤怒难平,命令杨任出城迎战文聘。
杨任担忧其中有诈,提醒张鲁小心行事,但张鲁却一意孤行。
大战过后,双方各自收兵。
杨任归来后却被张鲁拿下,指控他私通文聘意图背叛。
杨任辩解无果,被押入地牢。
在牢房中,他披头散发、狼狈不堪。
就在他迷茫之际,他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一道白衣身影,凌空而立,更诡异的是,在油灯光照下竟无影子。
这令杨任更加惶恐。
刘胜站在杨任面前,缓缓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张鲁已弃你,为何还要为他效忠?”
杨任心生疑虑,问:“你究竟是人是鬼?”
刘胜摇了摇头,道:“这不重要。
有人即将来看望你,未来的路怎么走,你自己选择。”
说完,刘胜的身影逐渐消失,只留下杨任独自彷徨。
不久,地牢外传来阵阵脚步声与金属碰撞的声音。
紧接着,几名锦衣卫汉中百户出现在杨任面前。
他们自称是大汉皇叔麾下的使者,来此探望杨任。
他们成功突破了地牢的守军。
林百户面对杨任道:“现在你有两个选择。”
但并未具体说明。
此时杨任明白,无非是投降或死亡这两条路。
林百户提醒杨任时间有限,需要尽快做出决定。
杨任经过深思熟虑后表示:“我已尽职尽忠,无愧于心。
张鲁已弃我,我又何必执迷不悟?”
他请求林百户引荐他见皇叔。
随后,杨任身上的锁链被迅速解开。
他准备迎接新的命运。
杨任被委以重任,前往城中挥舞旗帜,召集兵马,打开城门。
林百户提议如此行动。
杨任点头同意,决心跟随投降刘备的决策一路前行。
张鲁的不仁在前,杨任决定采取果断行动。
他迅速在城中各处召集旧部兵马,号召他们投诚朝廷。
杨任在军队中有很高的威望,许多兵马纷纷选择投降刘备。
随后,杨任命令打开城门,迎接文聘进城。
随着城门的打开,文聘率领军队迅速占领四个城门。
张鲁在府衙中被惊醒,看到杨任等人已经倒戈,愤怒的张鲁试图命令手下将杨任拿下,但无人执行他的命令。
此时文聘出现,张鲁大惊失色。
文聘冷漠地询问张鲁,现在西城县城已落入汉军手中,他还有什么话要说。
张鲁此刻孤家寡人,杨任掌控着城中的守军。
张鲁疯狂大笑,他想知道刘备施了什么法术,让众人纷纷向他靠拢。
他怒喊道:“刘备呢?叫他出来见我!”
文聘果断下令擒拿刘备。
然而,张鲁最终如愿以偿,与刘备相见。
五花大绑的张鲁被带到刘备面前,而杨任则上前拜见刘备。
刘备扶起杨任,对他表示欢迎,并接管张鲁的军队。
他对张鲁礼数周到,赐坐并上酒。
大殿内众人虎视眈眈,但张鲁的情绪却渐渐平复下来。
他对刘备的智慧和仁慈表示敬佩,并开始理解为何文聘和杨任会选择归顺于刘备。
张鲁表示希望回到自己的天师殿,刘备同意了,并在众人的注视下送他回殿。
刘备询问杨任:“这天师殿,日常是何用途?”
得知炼丹后,刘备疑惑张鲁炼丹的能力,并与自己所知的靖王老祖的丹药相比较。
推开天师殿大门后,发现张鲁正在铜鼎内以烈火炼制躯体。
收到一封标记为“皇叔亲启”
的信件后,刘备得知张鲁的遗愿。
他按照遗愿将铜鼎抬至东山之顶埋葬,并立墓碑标明张鲁身份。
新得汉中后,刘备顺应民意颁布新政。
打算班师回朝之际,受到荀攸的劝谏,建议他利用胜利之势继续进军收复益州。
刘备雷霆之势席卷益州,突袭刘璋,令其措手不及。
凭借朝廷掌控的冀、青、兖、徐、幽、并、雍七州之实力,尚能再战一场。
若主公不取益州,此地将落入他人之手。
得此州者,掌握长江天险源头,朝廷大军可顺流而下,一统天下,三兴汉室。
吕布主动请缨,愿率兵南下。
刘备安抚其心,表示平定益州后,会对其及所有将士进行赏赐。
同时提醒吕布,关中为重地,需坐镇长安准备应对北草原与西域的战事。
备将子龙调遣至汉中,待益州平定后凯旋而归再一同封赏。
吕布遵命,率兵北上关中长安。
同时,刘备派遣密探深入益州各地刺探情报。
七月盛夏,碧空如洗。
赵云的兵马驻扎在南郑城外,他独自进城,前往郡守府大殿拜见刘备。
刘备与赵云寒暄后,殿内聚集了即将南征益州的文武众人。
刘备安排徐荣和陈宫留守汉中,防备荆州势力。
随后,他召见史阿,询问益州的最新情况。
史阿拱手禀告情况。
当前借助锦衣卫情报,史阿已全面把握了益州军的布阵状况。
对主将刘备描述益州军在葭萌关与汉昌县所布的防线,特别强调了汉昌县驻军的主力大将乃益州名将严颜,领兵规模近五万。
面对这一情报,众人态度不一,有同僚质疑严颜的威望和作战能力。
史阿则提醒不可轻视严颜,此人在巴郡地形地势特殊的环境下作战经验丰富,且据探子回报,宝刀未老。
刘备听后决定先攻葭萌关以破益州军的士气,此关作为益州北部门户和西川的第一关隘十分重要。
史阿进一步详述葭萌关地形地貌,指出其坐落在汉中入川的必经之路上,城墙坚固且周围地势险峻,若益州军守住关口则易守难攻。
此外,刘璋亲自率重兵坐镇葭萌关,兵力雄厚,其中包括忠诚于刘焉、刘璋父子的东州兵。
刘备对此表示坚决态度,强调益州是朝廷的领土,决心攻克葭萌关。
刘备决定进军益州之际,虽面临艰险的葭萌关,朝廷大军亦毫无惧色。
赵云及众将纷纷请战,欲成为先锋大将。
然而刘备眼光独到,选择了汉中降将杨任。
杨任迅速响应,身躯笔直站立,表现出强烈的忠诚与决心。
刘备赋予其重任,命其为入川先锋大将,持朝廷大旗,领兵五千,限三日内兵临葭萌关城下。
此举意在告知刘璋父子,朝廷兵马已至,益州应回归朝廷怀抱。
杨任领命后,眼神炽热,蓄势待发。
张飞虽心中不满,但荀攸解释道,刘备如此安排是为了给益州诸将做样子的。
选择杨任,可展示刘备用人不疑、胸襟开阔之格局。
此举意在收买人心,展现玄德之英明与智慧。
听到荀攸的解释,众人瞬间明白动摇益州军心的可能性。
刚投降的人被刘备重用,无疑在益州诸将心中悄然播下一颗蠢蠢欲动的种子。
这一幕传回了棺中小世界中的刘胜耳中,他对刘备在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方面的能力无比感慨,认为刘备在这一方面堪称翘楚,连曹操、孙权都略逊一筹。
刘胜指出,此时的益州并非铁板一块,内部矛盾诸多,刘璋处理不当,什么都想要却注定什么都捞不到。
相较之下,刘备则聪明得多,懂得拉拢一批、打击一批、控制一批。
若是刘璋能学会刘备一半的控人手段,益州也不会陷入如今的尴尬境地。
不过,刘胜认为现在的刘备不同于历史上的刘备,坐拥七州之地的他自然有能力应对益州局势。
若有不服,兵来将挡便是。
他笑称,大不了将整个益州镇杀成军事重地,作为沿江东进、收取天下的大本营之一。
等到刘璋势力覆灭后,便是着手平定整个汉域的大计之时。
平定汉域的战略路线与西晋统一之路相似,皆分三路进军。
首路自益州启程,直插荆州;次路南下兖州,瞄准豫州;末路则从广陵渡江,兵临金陵。
只要其中一路取得大胜,便奠定胜利基础。
统一汉域后,草原、西域乃至欧洲、南亚、澳洲、美洲等地亦将插上汉旗,实现真正的天下归一。
在葭萌关,守关将士紧张备战,城外朝廷先锋军已经兵临城下。
关隘上方,益州牧刘璋及众将齐聚,凝视着声势浩大的朝廷先锋军。
当张任挺身而出愿为先锋出战时,益州谋士黄权却出面阻止。
黄权建议道:“主公及各位将领,军心不稳时,可赐财以振士气。”
关内士兵皆为主公心腹,忠心耿耿,已追随许久。
但在兵力和单兵作战方面,我们不如刘备军。
我们只能依靠葭萌关地势险峻来防御敌军,不可轻易出击。
然而,此等谨慎之言并未得到所有武将的认同。
他们质疑黄权的谨慎是否过于贬低自己,抬高敌人。
刘璋听后却频频点头,认同黄权的看法。
他深知冒险的风险太大,只有守住关卡才有胜利的可能。
面对众将要求出击的呼声,刘璋坚决守关。
五日之后,刘备亲自率领大军抵达。
其军队声势浩大,营帐连绵数十里。
中军大营设在高峰之上,可俯瞰整个营地。
显然,这是一场持久之战,无人敢断言能在三五日内攻下葭萌关。
刘备在诸将的陪同下出现在关卡之下,他感叹这座关隘的雄壮,堪比当年的虎牢关。
随即派人去关前与刘璋交涉。
同时,先锋大将杨任上前报告:“主公,我未能发动有效的进攻,请主公责罚。”
杨任虽尽力而为,但攻下此关并不容易。
刘备面临重重困难,似乎无从下手。
眼前的关卡犹如坚不可摧的龟壳,找不到突破口。
面对刘璋的强硬态度,刘备只得保持冷静。
这时,前去喊话的士兵回来了,报告说刘璋已经出现在关卡之上。
刘备听后立即策马上前与之交涉。
面对刘璋的大义凛然和强烈守土之情,刘备提出和解建议,提议只要刘璋打开葭萌关迎接朝廷兵马,便可保住益州牧的位置。
然而,面对这一提议,刘璋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他知道一旦开门就可能落入刘备的陷阱,但不开门又会被指责不为百姓着想。
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刘备决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喜欢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