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对峙如同夏日午后的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第二天,白沙湾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这份宁静下,多了一份经过考验后的凝聚力和隐隐的兴奋。
合作社的院子里,今天格外热闹。
不是因为游客,而是全体社员齐聚一堂,脸上都洋溢着期盼的笑容。
就连平时最沉稳的老根叔,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原因无他,今天是合作社季度分红的日子。
苏晓月坐在一张临时搬出来的长桌后,面前放着账本、计算器和一摞摞用信封装好的现金。
阳光照在那些崭新的钞票上,反射出诱人的光泽。
“大家静一静,现在开始分红!”
林海站在桌前,声音洪亮,带着笑意,“按照我们之前的股份和贡献,这次每户分红……六千元!”
“哗——!”
院子里顿时炸开了锅。
虽然早有预期,但听到这个实实在在的数字,众人还是忍不住激动起来。
“六千!俺的老天爷,顶我过去小半年忙活的!”阿水伯搓着手,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这下好了,娃下学期的学费、生活费都不用愁了,还能给家里添个大件!”一个中年妇女高兴地对旁边的人说。
“还是跟着林海有奔头啊!”
老根叔感慨地叹了口气,随即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苏晓月开始念名字,被念到的人喜气洋洋地上前,接过那个沉甸甸的信封,然后在分红清单上按下红手印。
每一个接过钱的人,都会感激地看林海一眼,或者说上几句掏心窝子的感谢话。
“海娃子,叔以前……唉,不提了!以后你说往东,叔绝不往西!”
一个曾经在背后没少议论林海“堕落”的中年汉子,此刻脸色涨红,激动地说道。
林海笑着摆摆手:“叔,客气啥,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他看着这一张张喜悦而充满希望的脸庞,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
从最初只有十户人家将信将疑地加入,到现在户户分红丰厚,凝聚力空前,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彻底扭转了自己在村里的形象,也真正带领乡亲们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路。
视野角落的气运值,似乎也随着这份集体喜悦而微微波动,稳定在 【92\/100】。
分红大会在热烈喜庆的气氛中结束,社员们三三两两地散去,讨论着这笔钱该怎么花,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院子里安静下来,只剩下林海、苏晓月和秦雨。
“晓月,合作社的账上,扣除分红和预留的发展基金,还有多少能动用的资金?”林海问道。
苏晓月熟练地翻看账本,很快答道:“扣除各项开支和刚才的分红,合作社公账上还有四十一万三千元左右。另外,你个人小金库那边,上次卖龙涎香的尾款和最近几次赶海的收入,加起来大概有七万八千块。”
林海点点头。
合作社账户的钱是集体的,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公共开支,比如之前购买的海水净化系统、探鱼器,以及未来可能的更大投入。
他个人的钱,则更灵活,可以用来兑换系统工具,或者进行一些风险较高的个人探索。
“秦博士,关于那个发光矿物,联系顶尖研究机构的事情,有眉目了吗?”林海又看向秦雨。
秦雨扶了扶眼镜,脸上露出些许无奈:“我通过学校的渠道联系了几家,但这类顶尖机构门槛很高,流程繁琐,而且他们对样品来源、合作方式要求极为严格。目前还在初步接触阶段,估计需要一段时间。”
林海表示理解。他知道这种事急不来,涉及到这种可能引发技术变革的资源,必须谨慎。
“没关系,慢慢来。我们先把基础打牢。”
林海沉吟片刻,“晓月,你下午去镇上信用社,把合作社该缴的税都足额缴了。另外,以合作社的名义,给村小学捐五万元,用于更换课桌椅和购买图书。”
苏晓月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林海的用意。
依法纳税是根本,而捐赠则是回馈乡里,进一步提升合作社和林海本人的正面形象和声誉。
她郑重地点头:“好,我下午就去办。”
秦雨也投来赞赏的目光。林海的格局,确实越来越大了。
——
下午,林海没有闲着。
分红带来的喜悦需要转化为持续的动力。
他提着【凝水小桶】和特制的【寻踪手套】,来到了村东头那片熟悉的滩涂。
潮水刚刚退去,湿润的沙滩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空气中弥漫着海藻和咸腥的气息。
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在不远处挖蛤蜊,看到林海,都兴奋地喊“海哥”。
林海笑着跟他们打了个招呼,然后开启【寻踪手套】的追踪功能。
视野中,几个淡淡的金色箭头浮现,指向滩涂的几处地方。
他循着箭头走去,动作麻利。很快,手套的感应变得强烈。
他蹲下身,用小手铲轻轻刨开沙土,几下之后,几个肥美的文蛤和一只张牙舞爪的兰花蟹就露了出来。
“嘿,开门红!”林海满意地将战利品扔进桶里。
兰花蟹虽然不算特别名贵,但胜在鲜活,拿到镇上市场也能卖个百八十块。
他继续搜寻。
在【寻踪手套】的辅助下,他的效率极高。
不到一个小时,小桶里就多了十几只大小不一的青蟹、一堆黄蚬子、几个海螺,甚至还抓到了一条藏在石缝里的石九公(一种常见的石斑鱼,价格适中)。
就在这时,手套再次传来强烈的感应,箭头指向一处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沙窝。
林海小心地挖掘,沙土下露出一个硬物。
他用手扒开周围的沙子,一个比拳头略大、表面布满怪异凹凸和孔洞的灰褐色“石头”出现在眼前。
“这是……海柳?”林海心中一动。
海柳是一种珍贵的海底灌木,质地坚硬,纹理清晰,常用于制作烟斗、手串等工艺品,价值不菲。
他手上这块虽然不是很大,但形态奇特,像是天然形成的根雕,如果遇到喜欢的收藏家,价格肯定低不了。
他小心地将这块海柳收起,心中估算着,今天这趟日常赶海,收获的海鲜卖给相熟的鱼贩,大概能有一千五百元左右的收入,而这块海柳,找个机会让周老或者秦雨帮忙看看,说不定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这就是赶海的魅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铲子会挖出什么。
这种充满未知和惊喜的收获感,让他乐此不疲。
——
傍晚,林海提着沉甸甸的小桶和那块海柳回到合作社办公室。
苏晓月也已经从镇上回来了,正在整理票据。
“税都缴清了,捐赠手续也办好了,信用社和小学那边都非常感谢我们合作社。”苏晓月汇报道,脸上带着完成任务的轻松。
“辛苦了。”林海点点头,正准备把今天的收获处理一下,他的手机响了起来。
是一个省城的陌生号码。
林海有些疑惑地接起电话:“喂,你好?”
“您好,请问是白沙湾合作社的林海先生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而干练的男声。
“我是,您是哪位?”
“林先生您好,冒昧打扰。我是省城‘海之韵’文化传媒公司的项目经理,我姓陈。我们公司主要负责地方特色文化推广和旅游项目策划。我们关注到您和您的合作社最近在网络上的热度,尤其是那次发现‘琉璃虾蛄’的直播,以及你们打造的‘休闲渔业’体验项目,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林海心中微动,应道:“陈经理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尝试。”
“林先生谦虚了。”
陈经理笑道,“我们公司很看好白沙湾的潜力和您个人的影响力。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与我们进行更深度的合作?比如,由我们专业团队来包装推广‘白沙湾’品牌,打造系列短视频内容,甚至策划更大规模的生态旅游项目?我们可以提供资金、技术和渠道支持。”
省城的传媒公司?合作?
林海握紧了手机,心跳略微加速。
这意味着,他的事业,白沙湾的名字,可能真的要走出这个小小的渔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了。
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沉稳地回答:“陈经理,感谢贵公司的看重。不过合作是大事,涉及的方向和细节很多。您看这样行不行,您先把贵公司的一些成功案例和初步的合作构想方案发到我邮箱,我和合作社的伙伴们认真研究一下,再给您答复?”
“当然可以!林先生果然谨慎务实。”陈经理语气更加欣赏,“我稍后就把资料发给您。期待您的回音!”
挂断电话,林海深吸了一口气,看向窗外波光粼粼的大海。
分红大会的喜悦,日常赶海的收获,还有这突如其来的省城合作意向……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他没有忘记深海之下的那个古老“核心”,也没有忘记孙经理那伙人可能还在暗处虎视眈眈。
前路充满机遇,也潜藏着挑战。
他看了一眼系统界面,气运值依旧稳固。
他笑了笑,拎起桶,对苏晓月说:“走,晓月,先把这些海鲜处理了,晚上加餐。至于省城的事……我们得好好合计合计。”
平静的海面下,暗流仍在涌动,而林海的船,正驶向更广阔,也更深不可测的海域。
喜欢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