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下,林溪正蹲在地上画招牌。她用彩色粉笔在硬纸板上画了只圆滚滚的扇贝,旁边歪歪扭扭写着 “合作社直供,新鲜扇贝 10 元 \/ 斤”,最后还在角落画了个笑脸。
“哥,这样好看吗?” 她举着招牌问,辫子上的蝴蝶结随着动作晃来晃去。
林海走过去,帮她把歪掉的 “鲜” 字描正:“好看,咱们溪溪是小画家,顾客一看就想买。”
苏晓月抱着一摞泡沫箱从里面出来,箱角贴着张手写的价目表:“扇贝 10 元 \/ 斤,花蛤苗预订 8 毛 \/ 斤,虾苗 20 元 \/ 斤。”
她把箱子摆在摊前,又从仓库里搬来台电子秤,“昨天李婶说要带邻居来,咱们得把秤校准,别短斤少两。” 林海蹲下来调秤,指针在 “0” 刻度线稳稳停下:“放心,准得很,上次给王婶称,还多给了半斤呢。”
刚把摊支好,村里的李婶就拎着布袋子来了,身后跟着个穿校服的小姑娘 —— 是她上初中的孙女。
“小林,给我称 15 斤扇贝,孙女说想吃蒜蓉粉丝贝。”
李婶把袋子递过来,眼里满是期待。林海捞扇贝时特意挑大的,苏晓月称重时电子秤显示 15.8 斤:“李婶,多的 8 两您拿着,给孩子当零嘴。”
15.8 斤按 10 元 \/ 斤算该付 158 元,李婶掏出 160 元:“零头不用找,你们年轻人不容易,多赚点是点。” 小姑娘凑过来,看着招牌上的画笑:“阿姨,这扇贝是你画的吗?真可爱。”
没过多久,昨天来买虾苗的李叔带着个中年男人来了。
“这是我堂弟,在邻村开塘口,想订 50 斤虾苗。”
李叔拍着男人的肩膀,“我跟他说你们合作社的苗最好,他非要来看看。”
林海领着两人去虾苗池,用网兜捞起几只苗:“您看这活力,放到水里能窜老远,三个月就能长到二两重。”
男人蹲下来看,满意地点头:“就订 50 斤,20 元 \/ 斤对吧?我现在转账。”50 斤虾苗收入 1000 元,苏晓月在账本上记:“3 月 15 日,邻村李老板虾苗订单,收入 1000 元,净收入 1000 元(无额外支出)。”
林溪在摊位上忙得不亦乐乎,有村民来问价,她就指着价目表念,遇到不确定的就喊 “哥”“晓月姐”。
妈妈提着个保温桶来送午饭时,看到这场景忍不住笑:“咱们溪溪长大了,能帮哥哥干活了。”
保温桶里有红烧肉、清蒸鱼,还有苏晓月爱吃的凉拌海带。
四人坐在摊前吃饭,风里带着扇贝的咸香,林溪还不忘给苏晓月夹鱼:“晓月姐,我妈做的鱼最好吃,你多吃点。”
饭后,林海突然想起虾苗池的溶氧 —— 昨天兑换的水质检测仪还在池边。
他拎着仪器过去,按下开关,屏幕上的数字跳出来:【溶氧量 5.2mg\/L】。
“不好,溶氧低了!” 他赶紧喊苏晓月,“虾苗会缺氧的,得赶紧增氧。”
苏晓月跑回仓库翻找,拿出包之前采购的增氧片:“还有这个!按说明撒,10 片能提升 1mg\/L 溶氧。”
两人蹲在池边,把增氧片均匀撒进去,没几分钟,检测仪显示溶氧回升到 6.3mg\/L,虾苗又开始在水里窜动起来。
“幸好发现得早,不然苗种就危险了。” 苏晓月擦了擦汗,在账本上补记:“3 月 15 日,虾苗池使用增氧片 10 片,支出 15 元(按采购价记账)。”
下午三点多,村里的 “海味小馆” 派人来了。
采购员小张拿着订单,进门就说:“老板让我订 30 斤扇贝,晚上有客人要吃,12 元 \/ 斤对吧?” 林海赶紧去网箱捞扇贝,苏晓月称重时特意挑壳硬实的:“30 斤正好,您放心,都是今早刚捞的,新鲜得很。” 小张掏出手机转账 360 元,笑着说:“下次还来你们这儿订,客人都说你们的扇贝比别家的鲜。”
夕阳西下时,摊位上的扇贝卖得差不多了。
林海清点今天的收入:李婶 160 元、邻村李老板 1000 元、海味小馆 360 元,还有几个散客买了 280 元,总共 1800 元。
支出只有增氧片 15 元,净收入 1785 元。
苏晓月把账本整理好,递给林海看:“今天比昨天多赚了不少,小摊没白支。”
林溪抱着空玻璃罐跑过来:“哥,明天我还来画招牌,我要画只大龙虾!”
老根叔扛着铁锹路过,看到空了的泡沫箱,笑着说:“你们这摊支得好,以后村民不用跑远,你们也能多赚点。”
他蹲下来,看着虾苗池里活跃的苗种:“等这批虾长大,我帮你们去镇上卖,保证卖个好价钱。”
林海递过瓶矿泉水:“根叔,谢谢您,以后还得靠您多帮忙。”
夜幕慢慢降下来,林海和苏晓月收拾摊位。
林溪抱着苏晓月的胳膊,叽叽喳喳说学校的事:“明天有美术课,我要画今天的扇贝摊,肯定能得小红花。”
苏晓月笑着点头:“那溪溪要加油,得完小红花跟我说,我给你买糖吃。”
林海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踏实。
虚拟屏幕在视野里亮着:【当前气运值:90\/100】—— 今天摆摊成功、解决虾苗池小插曲、新订单入账,气运值虽用了 5 点(兑换增氧片),但收获满满。
他蹲在虾苗池边,看着水里窜动的小身影,想着明天要多准备些扇贝,还要去镇上买台小型增氧机,这样就不用担心溶氧低了。
晚风带着海水的气息吹过来,合作社的灯亮了,昏黄的光落在摊前的招牌上,林溪画的笑脸在灯光下格外显眼。
林海知道,这小小的摊位,不仅是卖海鲜的地方,更是连接合作社和村民的纽带;这池里的虾苗,不仅是赚钱的希望,更是让大家日子变好的底气。
而这些日常里的小温暖,比如林溪的画、村民的信任、苏晓月的陪伴,才是最珍贵的收获。
喜欢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