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着零星的雪沫,在那座新起的坟茔前打着旋。三座矮矮的土堆,并排立在院后的坡地上,没有墓碑,只有几块粗糙的石头作为标记,简陋得如同他们生前一样,沉默地对抗着世界的严寒。
高鉴和张定澄并肩跪在坟前,久久无言。张定澄脸上的泪早已流干,只剩下一种近乎石化的麻木和深不见底的悲恸。他重重地磕了三个头,额头沾满了冰冷的泥土,然后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那片生活了十多年的家,最终落在高鉴身上。
“高兄弟,”他的声音沙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我想跟你学武。学杀人的本事。”
高鉴看着他眼中那团死寂却又燃烧的火焰,心中了然。这份仇恨已成他活下去唯一的支点。他缓缓点头:“好。但我教的,不止是杀人技,更是活下去的本事。”
接下来的几日,这座弥漫着悲怆与死寂的小院,成了临时的演武场。高鉴从最基础的握刀姿势、步伐、发力技巧教起。张定澄学得极其刻苦,近乎自虐。他天赋不算顶尖,但那股源自血海深仇的狠劲和专注,让他进步神速。每一次挥刀,每一次格挡,都仿佛倾注了所有的恨意与力量。高鉴默默看着,心中叹息,知道这青年已将自己锻造成了一柄只为复仇而生的利刃。
期间,高鉴提出:“定澄兄,此间事了,你可愿随我同往渤海蓨县?此地…已无可恋。”
张定澄几乎没有犹豫,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我跟你走。”家已破碎,亲人尽殁,天下之大,他已无处可去,而高鉴,是此刻他唯一能抓住的浮木,也是通往复仇之路的引路人。
启程那日,天色依旧阴沉。两人收拾好简单的行囊——主要是些干粮、饮水和高鉴所剩无几的银钱。张定澄的包裹里,只多了几件旧衣和那把他磨得锃亮的锄头,他固执地要将它带在身边。
最后走出院门,张定澄停下脚步,回身看着那扇吱呀作响、布满刀劈斧凿痕迹的破旧木门。他沉默地取出那把早已锈迹斑斑的铁锁,缓缓将门扣上。“咔嚓”一声轻响,锁死的仿佛不只是这扇门,还有他过去所有平凡却安宁的岁月,以及那颗曾经温热的心。
高鉴在一旁默默看着,知道这个沉默的青年,也给他自己的心门上了一把沉重冰冷的锁。
两人离开这处伤心地,向着洛口方向行去。一路无话,只有寒风呜咽。
到了洛口附近,人流稍多,但多是面有菜色的流民和行色匆匆的商旅。高鉴寻了处不大的骡马市,打算为张定澄购置一匹代步的脚力。然而乱世之下,牲畜价格飞涨,尤其是战马,更是有价无市。最终,他几乎花光了身上大半的银钱,才勉强买下一匹瘦骨嶙峋、毛色暗淡的老马。那马贩子还一副爱买不买的模样,价格咬得死紧。
“这老马…好歹是匹马,总强过步行。”高鉴拍了拍老马的脖颈,对张定澄说道。张定澄只是默默点头,接过缰绳,眼中没有任何嫌弃,只有一种近乎漠然的接受。
离开喧嚣的洛口,两人折向北行,目的地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孟津渡。路途不算近,高鉴正好借此教导张定澄骑术。
“放松,不要夹得太紧…跟着它的节奏,对,就这样…”
“控缰不是死拉,是引导…”
“上坡时身体前倾,下坡时后靠…”
张定澄从未骑过马,起初颇为笨拙,几次险些摔下。但他心志坚韧,摔倒了便一声不吭地爬起来,再次尝试。那匹老马似乎也通人性,感知到骑手的生涩与沉重,并未过多刁难,只是温顺地迈着步子。
慢慢的,张定澄逐渐掌握了要领,虽远谈不上娴熟,但至少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控马前行了。两人并辔而行,速度虽然缓慢,却比徒步快了许多。
一路行去,满目依旧是荒芜与萧条。偶尔遇到小股的溃兵或面带凶光的流民,看到高鉴腰间的横刀和冰冷警惕的眼神,以及张定澄那副仿佛要与人拼命的架势,大多也不敢轻易招惹。
高鉴一边赶路,一边继续指点张定澄一些基础的武艺招式,更多的是教导他如何观察环境、预判危险。张定澄话越来越少,学得却越来越快,那双眼睛也变得愈发锐利,时刻扫视着周围,如同警惕的孤狼。
寒风依旧凛冽,吹动着两人破旧的衣袍。一匹神骏的黑马,一匹瘦弱的老马,载着两个心藏伤痛、背负仇恨的少年,踏着冻土,一路向北,朝着黄河渡口的方向,沉默而坚定地前行。前方的路依旧未知,但彼此相伴,总算在这冰冷世道中,多了一丝微弱却真实的依靠。
喜欢山河鉴:隋鼎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山河鉴:隋鼎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