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街道调解员后,宁婉(贾张氏)每天戴着红袖标,拄着拐棍,在附近几个相连的大杂院之间走动。
谁家有了矛盾,哪里需要协调,她都会过去看看。
几十年宫廷生涯磨砺出的敏锐观察力,让她习惯于留意细节。
在走访中,她发现紧邻着他们院子的另一个大杂院里,新搬来不久的那户姓“郭”的人家,有些不同寻常。
这户人家只有夫妻二人,男的叫郭淮,自称是跑单帮做点小生意,女的叫李秀兰,说是家庭妇女。
两人看着倒是普通,但宁婉(贾张氏)几次借口调解邻里问题经过,总觉得他家有些违和。
后来找借口去过几次他家,证实了她的感觉。
首先是太干净了。不是普通的整洁,是那种没有生活气息的干净。
家里几乎看不到什么零碎物品,桌椅板凳摆放得一丝不苟,连灶台都擦得锃亮,不像寻常过日子的烟火气。
其次是那男的郭淮。虽然穿着普通,说话也尽量模仿本地口音,但偶尔眼神里会闪过一丝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警惕和审视,不像个走街串巷的小生意人,倒像是……
宁婉(贾张氏)在宫里见过的那种暗地里揣摩圣意的低阶官吏,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窥探感。
再者,他们似乎刻意避免与邻居深交。
别人家串门、借个葱蒜是常事,他家却总是关门闭户,有人敲门也要盘问半天才开。
有一次宁婉(贾张氏)调解完家庭矛盾后路过,那会的时间点,已经有很多人家关门睡觉了。
这个年代,没有夜间的娱乐活动,很多人家就吃完饭,关门闭户了。
恍惚间隐约听到有类似“滋滋”的声音,很轻微,但她的耳朵灵,捕捉到了那转瞬即逝的异响。
转类转去,确认那个位置就是他家。
这个年代,敌特活动并未绝迹,各种伪装潜伏的案例时有耳闻。这郭家夫妇的做派,太像是刻意在融入环境,却在某些细节上露出了马脚。
第二天,她去街道办汇报近期调解工作,完事后,跟王主任提起了这户“郭”家。
“王主任,有件事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她压低了些声音,“就隔壁院新搬来那家姓郭的,我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王主任一听,立刻重视起来:“哦?贾大妈,您详细说说,怎么个怪法?”
街道办也肩负着一定的治安维稳和信息收集职责。
宁婉(贾张氏)便把自己观察到的几点异常,客观地、不带个人臆测地描述了一遍。
王主任听完,神色凝重起来。这些细节确实值得警惕。
“贾大妈,您反映的这个情况非常重要!”
“这件事您先烂在肚子里,对谁都不要说,包括您家里人。我们会立刻向上级汇报。”
宁婉(贾张氏)点点头:“我明白,王主任您放心。”
街道办不敢怠慢,迅速将情况汇报给了公安部门。
真要是敌特,可不是他们街道办能处理的。
不过,这毕竟是街道办上报发现的,功劳是跑不了的。
公安部门接到线索后,立即秘密展开调查。经过一段时间的缜密侦查和外调,基本确认这个“郭淮”及其妻子“李秀兰”,确系伪装潜伏的敌特分子,利用跑单帮的身份做掩护,负责收集情报和进行破坏活动!
收网行动在一个深夜悄然进行。
公安人员神兵天降,将毫无防备的郭家夫妇一举抓获,并从其家中搜出了伪装的电台、密码本、以及一些搜集到的情报资料。
消息传出,整个胡同都震惊了!谁也没想到,平日里看起来不声不响的邻居,竟然是敌特!
街道办和公安部门对宁婉(贾张氏)进行了表彰。
虽然出于保护没有大肆宣扬,但在内部会议上,王主任高度赞扬了贾张氏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称她为“人民群众的火眼金睛”,并给予了一笔额外的奖励。
这件事,彻底奠定了宁婉(贾张氏)在这片区域的“传奇”地位。
以前,大家觉得她泼辣、厉害、能镇场子。
后来,觉得她当了调解员,管事公道。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这贾张氏不仅会调解纠纷,还有一双能识破妖魔鬼怪的法眼!
连隐藏这么深的敌特都能被她揪出来!
“贾大妈可真神了!”
“以后可得老老实实的,啥事都瞒不过贾大妈的眼睛!”
“有贾大妈在,咱们这片肯定安全!”
就连一向不太对付的二大爷刘海中,这次也是心服口服,见到贾张氏都客气了不少。
一大爷易中海更是觉得与有荣焉,觉得院里出了这么个人物,是整个大院的光荣。
宁婉(贾张氏)对此感受良好。
揪出敌特,维护了这片区域的安宁,也让她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全。
她感受着周围人敬畏又信赖的目光,心里想着,再立一个功劳,转正不远了。
北风呼啸,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给四九城披上了一层银装。
寒冬已至,城里的供应愈发紧张,尤其是肉食,更是稀缺。
这天,宁婉(贾张氏)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却活络开了。
她想起原主记忆里的老家,京郊的贾家村,背靠着一片不大不小的山林子。
往年冬天,村里人偶尔会进山碰碰运气,打些野兔、山鸡之类的野物,要么自己打牙祭,要么偷偷摸摸拿到黑市换点钱票,风险不小。
而城里,尤其是街道办,正为如何给居民们搞点过年的油水发愁。
这不正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机会吗?
她立刻行动起来,先去找了王主任。
“王主任,眼看要过年了,咱们街道能不能想办法给居民们搞点肉食,哪怕每人分上几两,也是个心意啊。”
宁婉(贾张氏)开门见山。
王主任正为此事头疼:“贾大妈,不瞒您说,我们也着急啊!可现在物资这么紧张,上哪儿去弄那么多肉啊?”
宁婉(贾张氏)这才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我有个路子。我们老家,贾家村,靠着山。村里人冬天会打点野物。往年他们都是自己吃或者偷偷卖,担惊受怕的。
您看,能不能由咱们街道办出面,跟村里联系,光明正大地收购这些野物?
价格就按公家收购价来,收购来的野物,咱们街道统一分配,给各家各户添点荤腥。这岂不是工农一家亲,两全其美?”
喜欢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