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董事会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苏晚晴走进会议室时,所有董事已经到齐。长桌左侧坐着早期投资人张总,右侧是财务投资人李总,顾淮之坐在正中,神色难辨。
“开始吧。”苏晚晴刚落座,张总就迫不及待地开口,“鼎盛的收购要约,我认为应该认真考虑。”
他推过来一份财务模型:“二十亿估值,是当前市值的三倍。按照这个价格,早期投资人可以获得五十倍回报。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这是最好的退出机会。”
财务投资人李总立即附和:“我同意。与鼎盛正面竞争的风险太大,现在套现离场是最理性的选择。”
苏晚晴平静地听完,将今早准备好的文件放在桌上:
“我拒绝收购。”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张总不可置信地看着她:“苏总,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这是二十亿!”
“我知道。”苏晚晴打开文件,“但‘山海’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她展示了一份最新调研报告:“我们的用户净推荐值达到72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主理人体系已经形成完整的培训生态。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资产。”
“用户忠诚度?”张总冷笑,“在资本面前,这些都不堪一击。鼎盛只要持续降价,你的用户很快就会流失。”
“那就让他们试试看。”苏晚晴目光坚定,“‘山海’最坚固的护城河,从来不是价格,而是人心。”
李总忍不住拍桌:“苏晚晴,你这是拿所有投资人的钱在赌博!”
“不,”一直沉默的顾淮之突然开口,“她是在证明投资的价值。”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顾淮之缓缓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两个词:
价格
价值
“二十亿是‘山海’的价格,”他的笔在“价值”上重重一点,“但‘山海’真正的价值,在于它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可能——既能创造利润,又能温暖人心。”
他转向张总和李总:“如果现在出售,我们获得的只是账面上的回报。但如果坚持下去,‘山海’可能成为下一个伟大的中国品牌。”
“伟大?”张总嗤笑,“顾总,你也被情怀冲昏头了吗?”
“不是情怀,是远见。”顾淮之语气平静,“我投资‘山海’,从来不是看中它现在值多少钱,而是看中它未来能成为什么。”
他调出一组数据:“过去一个月,‘山海’在三四线城市的增长率达到300%。这说明什么?说明即使在巨头的打压下,‘山海’依然找到了突围之路。”
会议室里陷入僵持。张总和李总坚持出售,苏晚晴坚决反对,顾淮之的态度成为关键。
“这样吧,”顾淮之提出折中方案,“我们给‘山海’六个月时间。如果六个月后,关键指标达不到预期,我们再讨论出售。”
“什么指标?”李总问。
“营收增长不低于100%,用户规模突破500万,实现稳定盈利。”顾淮之看向苏晚晴,“敢接受这个挑战吗?”
苏晚晴毫不犹豫:“敢。”
张总和李总交换了眼神,最终勉强同意。
散会后,苏晚晴在电梯口叫住顾淮之:
“谢谢你。”
顾淮之按下电梯按钮,淡淡地说:
“不用谢我。我只是在保护我的投资——和我看好的创业者。”
电梯门缓缓关上前,他最后说:
“现在,去证明你的选择是对的。”
苏晚晴站在空荡的走廊里,知道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
六个月,她要让所有人看到,“山海”的价值远不止二十亿。
喜欢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