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cEo到任前的空档期,苏晚晴决定做一件她思考已久的事。
周五下午,她召集了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二十名员工,组成\"文化共识小组\"。会议室的白板上只有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聚集在\"山海\"?
起初的讨论很发散。有人说为了好的薪资,有人说看好公司前景,还有人直言不讳:\"当初是被'山海'的故事打动,但现在感觉越来越像普通公司了。\"
苏晚晴认真记录着每个发言,直到一位入职半年的产品助理小声说:
\"我选择'山海',是因为面试时王总监说,这里允许有价值的失败。\"
这句话让会议室安静下来。
\"什么是'有价值的失败'?\"苏晚晴追问。
\"就是......\"产品助理鼓起勇气,\"只要是为了创新而犯的错,公司会包容。不像我上一家公司,犯错就要受罚。\"
讨论的方向从此改变。
随后的三次会议,小组梳理出\"山海\"最珍贵的文化基因:
· 敢试错的勇气(从夜市摆摊到技术创新)
· 有温度的连接(从手写卡片到主理人制度)
· 共成长的信念(从用户到员工的共同进步)
但这些还不够。苏晚晴要求大家思考:\"哪些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哪些是希望每个新同事都认同的理念?\"
激烈的讨论中,市场部的新人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们非要强调'温度'?效率至上不是更好吗?\"
这个问题引发了深度思考。最终,小组达成共识:效率决定我们能走多快,但温度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一个月后,\"山海文化共识1.0\"正式发布。这不是从上而下的规定,而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共识:
我们的使命:陪伴每个年轻人跨越成长的山海
我们的价值观:
· 用户第一(永远站在用户角度思考)
· 敢于试错(为创新预留失败空间)
· 互相成就(团队成功大于个人英雄主义)
· 坚守初心(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重)
我们的行为准则:
· 对新想法说\"试试看\"而不是\"不可能\"
· 对犯错者问\"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谁的责任\"
· 对成功庆祝\"团队功劳\"而不是\"个人业绩\"
为了让文化落地,苏晚晴推动了一系列改变:
王磊在技术部设立了\"创新实验室\",每个工程师都可以申请20%的工作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韩梅梅在运营部推行\"主理人文化大使\"计划,让资深主理人参与新政策制定。
最让人意外的是,苏晚晴在自己的办公室外挂了一块白板,上面写着:\"我有一个想法......\"任何员工都可以在上面写下建议,她保证48小时内回复。
文化建设的成效慢慢显现:
一个刚转正的设计师提出的包装改进方案被采纳,每年为公司节省两百万元成本。
一位主理人发起的\"旧书漂流\"活动,在没有预算支持的情况下,发展成覆盖五十所高校的环保行动。
在新cEo到任前的最后一次全员大会上,苏晚晴说:
\"文化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我们每天的选择。选择对用户多一点耐心,选择对同事多一份理解,选择对创新多一次尝试。\"
当她看到台下那些发光的眼睛,她知道,\"山海\"终于找回了最宝贵的东西。
喜欢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