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落了满地,像是给校园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走在上面,沙沙作响,每一步都踏出了离别的节奏。分配通知下来的那天,我们302宿舍的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我留校,团委。”陈默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他手里捏着一本边角磨损的《顾准文集》,指节有些发白。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他理论功底扎实,文笔好,又是学生党员,留校是顺理成章。但我看得出,他那平静外表下,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未尽之意。他选择的是一条相对清贵,但可能远离现实激流的道路。
“嘿,哥们儿我,省计委!”赵瑞龙的声音带着一股扬眉吐气的响亮,他“啪”地一声把通知拍在桌上,震得搪瓷缸子一跳。他今天特意穿了件崭新的的确良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老爷子……咳,我自己努力没白费。”他话说到一半,硬生生拐了个弯,但眉梢眼角的得意,怎么也掩不住。他掏出一包带过滤嘴的“大前门”,熟练地弹出一根递给陈默,陈默摆摆手,他又递向我。
我看着那支洁白的香烟,摇了摇头。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的通知,还没到。
“致远,你的呢?”赵瑞龙自己点上火,吸了一口,悠悠吐出个烟圈,看似随意地问道。
“还在等。”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要我说,你也别太死心眼儿。”赵瑞龙凑近一步,压低了些声音,“上次那个青峰乡的调研报告,虽然得了奖,但也得罪了不少人吧?说你揭露阴暗面,给改革抹黑。这年头,光有理想不够,还得会看风向。要不要我帮你问问……”
“不用。”我打断他,语气有些生硬,“我相信组织分配。”
赵瑞龙被噎了一下,讪讪地坐回床边:“得,算我多事。”
宿舍里陷入一阵尴尬的沉默。只有赵瑞龙抽烟的咝咝声,和陈默偶尔翻动书页的轻响。
就在这时,宿舍管理员在楼下扯着嗓子喊:“302林致远!拿印章,领取分配通知!”
我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小跑着冲下楼。接过那封沉甸甸的信封,手指竟有些颤抖。回到宿舍,在赵瑞龙探究和陈默关切的目光中,我深吸一口气,撕开了封口。
**“林致远同学,经研究决定,分配你至清河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工作。”**
白纸黑字,清晰无比。
政策研究室?我愣了一下。这是一个典型的“冷衙门”,俗称“写材料的”,清苦,边缘,远离权力中心。对于一心想“做事”的我来说,这绝非理想去处。一股巨大的失落感瞬间攫住了我。
“哪儿?”赵瑞龙探头过来,一眼扫过,脸上立刻浮现出一种混合着同情和优越的神情,“政策研究室啊……唉,清水衙门,磨笔杆子的地方。致远,你这……可惜了你的才华了。”他嘴上说着可惜,那语气却分明带着点“果然如此”的意味。
陈默也走了过来,拍拍我的肩膀:“政策研究室很好,能接触到宏观层面的东西,能静下心来思考。致远,是金子总会发光。”
我知道陈默是在安慰我。但内心的波澜,却难以平复。为什么是我去那里?是因为那份“不合时宜”的调研报告吗?还是因为我没有任何可以倚仗的背景?
赵瑞龙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凑过来,声音压得更低:“致远,现在还不晚。计委那边我还认识几个人,现在改动分配方案虽然麻烦,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你那个政策研究室,说白了,就是给领导写讲话稿的,熬年头,没劲透了。”
他的话语像带着钩子,充满了诱惑。计委,那是掌握实权、制定经济政策的核心部门,是赵瑞龙这类“弄潮儿”的舞台。去了那里,或许真的能更快地“做事”,更快地实现抱负。
一瞬间,我动摇了。现实的引力如此沉重,理想的翅膀似乎不堪重负。
我抬起头,目光掠过赵瑞龙精明世故的脸,落在陈默沉稳而真诚的眼睛上,最后,停留在窗外那棵落光了叶子的梧桐树上。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指向天空,像极了某种无言的坚持。
我想起了青峰乡那位老支书布满老茧的手,想起他送我离开时说的那句话:“林同学,你们读书人,将来当了官,别忘了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我想起了在图书馆度过的那些日夜,与先贤对话,内心充盈的澎湃与激情。
我想起了自己选择青峰乡作为调研地时的初衷——去看最真实的中国。
去政策研究室,难道就不能“做事”了吗?或许,在那里,我能更冷静地观察,更深入地思考,用另一种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内心的天平,在经过剧烈的摇摆后,渐渐趋于平稳。
我看向赵瑞龙,努力扯出一个笑容,尽管可能有些僵硬:“谢谢你的好意,瑞龙。不过,既然是组织的分配,我就服从。政策研究室……也挺好。”
赵瑞龙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我,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摇了摇头,把烟头摁灭在搪瓷缸子里:“行,你清高!哥们儿佩服!”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解,几分嘲讽。
陈默看着我,眼神里多了些别的东西,他再次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什么都没说,却又像说了千言万语。
我拿起那份通知,仔细地折好,放进内衣口袋,贴在心口的位置。那纸张似乎带着微微的温度。
我知道,我选择了一条在很多人看来“不明智”的路。前路注定清冷,布满文字的荆棘与思想的迷雾。
但这是我林致远自己选择的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独自一人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告别了梧桐,告别了图书馆的灯光,告别了那个曾经充满书生意气的自己。
背包里,除了简单的行李,还有一本《资治通鉴》,和那份字迹密密麻麻的青峰乡调研报告手稿。
火车是明天早上的,目的地——省城。
一个崭新的,却充满未知的世界,正等待着我去叩响它的大门。
而门后的风景,是波澜不惊的案牍劳形,还是潜流暗涌的惊心动魄?
喜欢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