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开学不久,系里传来一个消息:《南方时报》要来学校招聘实习记者。这个消息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中文系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是个好机会,”赵瑞龙在寝室里边擦皮鞋边说,“《南方时报》现在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能去那里实习,对将来找工作很有帮助。”
陈默从书堆里抬起头:“我听说他们招人很严格,要经过三轮面试。”
我正在整理简历,闻言笑了笑:“试试看吧,就当积累经验。”
面试安排在学校的会议室。让我意外的是,沈清薇也来了。
“你也来应聘?”我有些惊讶。
她点点头:“我想试试新闻行业。”
面试官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自我介绍叫李志强,是《南方时报》社会部的副主任。
“为什么想当记者?”他第一个问题就很直接。
我思考了一下:“我想记录这个时代真实的声音。”
沈清薇的回答更简洁:“用笔守护真相。”
让我们都没想到的是,赵瑞龙也来了。他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我认为媒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第一轮面试结束后,我们三人都进入了第二轮——实地采访测试。
题目是:在校内寻找一个有新闻价值的故事,写一篇800字的报道。
赵瑞龙直接去了校长办公室,采访学校改革的最新动向。
沈清薇选择去图书馆,写一篇关于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
而我,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后,来到了后勤处。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食堂的泔水桶里,每天都有大量被浪费的饭菜。
“同学,你有什么事?”后勤处长疑惑地看着我。
“我想写一篇关于校园粮食浪费的报道。”
处长的脸色顿时变了:“这个.....。这个没什么好写的吧?我们食堂一直提倡节约。”
但我已经看到了他桌上的一份报告:每天倒掉的剩饭剩菜,足够两百个学生吃一天。
采访完后勤处长,我又去采访了几个学生。大多数人都对浪费不以为然:“反正交了伙食费,吃不完倒掉很正常。”
只有一个大一的农村学生小声说:“看着那些被倒掉的饭菜,我就想起家里有时候还吃不饱。”
这篇报道我写得很用心,不仅写了浪费的现象,还算了笔经济账,更写了不同学生的态度。
交稿后的第三天,结果出来了。我和沈清薇被录用,赵瑞龙落选了。
“怎么可能?”赵瑞龙难以置信,“我采访的是校长啊!”
李志强副主任找他谈话:“你的文章写得很好,但过于官方了。记者需要的是平民视角。”
实习第一天,我和沈清薇被分到社会部。带我的老师姓王,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记者。
“小林,记者的第一课是什么?”王老师问我。
“真实?”
“不,”他摇摇头,“是良知。没有良知的记者,比刽子手更可怕。”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调查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
坐着破旧的公交车,我们来到城乡结合部。这里的环境让我震惊:低矮的棚户区,泥泞的道路,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
“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没学上,”当地的一个社工告诉我们,“公立学校要户籍,私立学校学费太贵。”
我采访了一个叫小芳的女孩。她十岁了,还没进过学校。
“我想读书,”她睁着大眼睛说,“可是爸爸说家里没钱。”
沈清薇采访了一个在垃圾堆里捡破烂的男孩。他最大的愿望是“有一个新书包”。
回到报社,我含着眼泪写完了这篇报道。王老师看完后,沉默了很久。
“写得很好,”他终于说,“但是发不了。”
“为什么?”我不解。
“太沉重了,”他叹了口气,“报纸需要正能量。”
最后,这篇报道被改头换面,变成了《社会各界关爱农民工子女》,重点写了几所民办学校提供的助学名额。
我看着被修改得面目全全的稿件,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就是现实,”沈清薇轻声说,“我们要学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
赵瑞龙知道后,不无得意地说:“看吧,我早就说过,有些真相是不能说的。”
但事情出现了转机。一周后,我收到一封信,是那个叫小芳的女孩写来的。信很短,字歪歪扭扭:
“记者叔叔:有个好心的阿姨看到报纸,资助我上学了。谢谢您。”
随信附着一张照片,小芳背着新书包,站在校门口笑得灿烂。
我把这封信拿给王老师看。他久久注视着照片,最后说:“记住这个笑容。这就是我们当记者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实习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反映真实。我写过菜市场拆迁的系列报道,写过下岗工人再就业的故事,写过城市外来人口的生存状况。
每篇报道都要经过反复修改,但每次看到自己的文字能带来一点点改变,我就觉得值了。
实习结束那天,李志强副主任找我谈话:“小林,毕业后愿意来我们报社吗?”
我犹豫了。记者这个职业让我看到了更真实的社会,但也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让我考虑考虑。”我说。
回到学校,我把实习经历讲给陈默和赵瑞龙听。
“要我说,你就该去,”赵瑞龙说,“《南方时报》多好的平台。”
陈默却持不同意见:“我觉得你更适合走学术道路或者从政。记者这个职业,束缚太多。”
那天晚上,我独自在操场上散步。月光很好,就像我第一次见到沈清薇那晚。
她走过来,轻声问:“在纠结?”
“嗯。”
“跟着你的心走,”她说,“但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我望着星空,突然想起了父亲的话:“做人要像稻穗,越成熟越懂得低头。”
但低头不是为了屈服,而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实习记者的经历,让我看到了象牙塔外的世界。那里有阳光,也有阴影;有希望,也有无奈。
喜欢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