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走在各种非遗文化中,一出接着一出。
我此刻身在一处热闹非凡的城市文化广场上。
今天,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备受瞩目的非遗文化活动——“苏绣风华,指尖传奇”。
广场中央搭建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舞台,舞台背景是一幅巨大的苏绣屏风,绣着江南水乡的美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依依垂柳,无不栩栩如生,仿佛将人瞬间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江南。
舞台周围,摆放着多组展示架,上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苏绣作品,有花鸟鱼虫、人物肖像、山水风景,每一件都针法细腻、色彩斑斓,引得人们驻足观赏,赞叹不已。
我穿梭在人群中,感受着这浓厚的文化氛围。
不远处,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子正专注地向观众介绍苏绣。
她是苏绣技艺的传承人之一,也是这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她气质优雅,举手投足间尽显江南女子的温婉大方。
她面前的展示台上,摆放着一幅正在绣制的作品,是一只色彩绚丽的孔雀。
“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针法精细、色彩雅致而闻名,讲究‘平、齐、和、光、顺、匀’,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绣娘的心血。”林婉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清泉。
一位年轻女孩好奇地问道:“余老师,苏绣的针法有那么多种,要学会是不是很难呀?”
余老师微笑着拿起绣绷,指着上面的孔雀说道:“苏绣针法繁多,常见的就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等几十种。学习苏绣确实需要耐心和毅力,但只要有兴趣,肯下功夫,慢慢就能掌握。
就像这孔雀的羽毛,我用了散套针来表现它的层次感,先绣深色的部分,再逐渐过渡到浅色,这样羽毛看起来就栩栩如生。”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过来,他是苏绣界的泰斗孙老先生。
孙老先生精神矍铄,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眼中满是欣慰。
“孙老,您从事苏绣这么多年,苏绣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有位记者走上前问道。
孙老先生微微仰头,目光深邃,缓缓说道:“苏绣啊,对我来说,是一生的追求,是刻在骨子里的热爱。它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丝线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到针法的运用,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历史和传统。我见证了苏绣的起起落落,看到今天这么多人喜爱它,真的很开心。”
余老师接着说:“是啊,孙老一直致力于苏绣的传承和发展。我们举办这场活动,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苏绣,爱上苏绣。”
孙老先生点点头,说:“现在的苏绣,不仅要传承传统,还要创新发展。要结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开发出更多新颖的产品,才能让这门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展示区的一侧,有几位绣娘正在现场演示苏绣的制作过程。
她们坐在绣架前,手中的绣针上下翻飞,丝线在绸缎上穿梭,不一会儿,一朵娇艳的花朵便在绸缎上绽放。
周围的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纷纷投来好奇和敬佩的目光。
一位小朋友忍不住问道:“阿姨,你们绣得好快呀,绣这么一幅画要多久呢?”
其中一位绣娘笑着回答:“小朋友,绣一幅作品的时间要看它的复杂程度。像这样一幅简单的花鸟图,大概需要几天时间,如果是更复杂的大型作品,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呢。”
小朋友惊讶地张大嘴巴:“要这么久啊,那一定很辛苦。”
绣娘温柔地说:“虽然辛苦,但当看到一幅幅作品在自己手中诞生,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而且能把苏绣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再辛苦也值得。”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体验区,人们可以在这里亲手尝试苏绣。
体验区摆放着几十套绣具,工作人员正在耐心地指导大家穿针引线、起针落针。
一个年轻女子加入其中,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拿起绣针开始绣一朵小花。
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针在她手中显得格外不听话,不是扎到手指,就是线扭成一团。
工作人员笑着安慰她:“别着急,慢慢来。苏绣讲究的就是心静,你先掌握好针法的节奏。”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逐渐找到了感觉,慢慢地,一朵歪歪扭扭的小花在绸缎上呈现出来。
虽然和绣娘绣的相差甚远,但却感受到了苏绣的独特魅力和其中的不易。
在体验区,我遇到了一对年轻的情侣。
女孩正专注地绣着一只蝴蝶,男孩在一旁帮忙递丝线,时不时给女孩拍照。
记者自我介绍后,采访他们:“你们怎么想到来体验苏绣呢?”
女孩抬起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一直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苏绣这么精美,当然不能错过。而且亲手绣一件作品,感觉很有意义。”
男孩也笑着说:“是啊,以前只是在书上、电视上看到苏绣,这次能近距离接触,还能亲手体验,真的太棒了。这可比逛街、看电影有意思多了。”
不远处,一群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围在一位老师身边,认真听着讲解。
他们是来自附近大学艺术系的学生,这次是集体来参加活动,进行实地学习。
带队的老师说:“苏绣是一门极具艺术价值的非遗技艺,对我们学习艺术的人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它的色彩运用、构图设计都非常精妙。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能更直观地感受苏绣的魅力,对他们的艺术创作会有很大帮助。”
一位学生兴奋地说:“我以前对苏绣的了解很片面,今天来到这里,看到这么多精美的作品,还有绣娘现场演示,真的大开眼界。我打算把苏绣的元素融入到我的毕业设计中,让更多同学了解这门艺术。”
随着活动的进行,舞台上开始了苏绣主题的文艺表演。
有身着古装的舞者,手持苏绣团扇,翩翩起舞,轻盈的舞姿与精美的团扇相得益彰;还有歌手演唱以苏绣为主题的歌曲,悠扬的歌声诉说着苏绣的故事。
台下的观众沉浸其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活动的采访区,记者们正忙着采访余老师和孙老先生等苏绣界的代表人物。
一位记者问道:“余老师,您认为这场活动对苏绣的传承和发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余老师自信地回答:“这场活动为苏绣搭建了一个与大众近距离接触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苏绣的历史、工艺和文化内涵。通过现场展示、演示和体验,激发了大家对苏绣的兴趣,我相信这会吸引更多人关注苏绣,参与到苏绣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孙老先生也补充道:“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更多苏绣的爱好者和传承人。同时,也能促进苏绣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让苏绣在新时代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夕阳西下,活动接近尾声,但广场上的人们仍意犹未尽。
这场“苏绣风华,指尖传奇”非遗文化活动,不仅让苏绣这一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更在人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它让大家看到,非遗并非束之高阁的古老物件,而是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宝藏。
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苏绣这颗非遗明珠将继续闪耀,传承千年的锦绣华章将续写新的辉煌。
我心里也是满满的自豪感!
喜欢谁还在用现金啊!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谁还在用现金啊!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