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山的探查小队已秘密出发,由萧逐渊麾下最擅山地潜行的幽冥卫与谢清晏拨出的数名精锐暗影卫混编而成。人已撒出,结果尚需等待。在这短暂的间隙,谢清晏并未闲着。京城的网,需要编织得更加绵密,更深。
“灰鼠营”着眼于底层动态与市井消息,覆盖面广,但难以触及即将步入权力核心的新血。苏月的“揽月楼”专注于朝堂官员的醉后真言,目标明确,但范围相对固定。
还缺一环,一环能网罗未来、于无声处拿捏潜在新贵命门的暗桩。
这一日,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停在了国子监与各大官署衙门汇聚的文华街。这条街素来以书墨香气闻名,林立着大大小小数十家书铺、文房店。
马车在一家刚刚装修完毕、尚未挂牌匾的铺面前停下。门脸不大,但位置极佳,正处于街口拐角,采光通透。里面书架崭新,陈列的书籍多为经史子集、科考范文、策论精要,空气中弥漫着新墨与木料的清香。
谢清晏依旧是男装打扮,帷帽轻纱遮面,在墨痕的护卫下步入店内。早已等候在内的,是一位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目光沉静的中年文士。他叫宋怀远,曾是江南有名的才子,因家道中落且性情耿直,屡试不第后心灰意冷,被沈老夫人早年暗中资助,对谢家忠心不二,是谢清晏特意从江南调来的。
“少主。”宋怀远躬身行礼,态度恭敬而不卑微。
“宋先生不必多礼,日后这书铺,便全仗先生了。”谢清晏虚扶一下,目光扫过店内陈设,“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均已按少主吩咐准备就绪。”宋怀远引着她走向柜台后方一处用屏风隔出的静室。静室布置雅致,靠墙立着一排高大的紫檀木柜,柜子上并非书籍,而是一个个标注着编号的扁平抽屉。
“此乃‘折桂书肆’,”谢清晏指尖拂过光洁的桌面,声音平静,“明面上,专卖科考相关书籍,助天下学子折桂登科。先生之大才,经营此店,兼可为学子释疑解惑,正合身份。”
宋怀远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一生追求功名未果,如今却要在此地为后来者铺路,心中不免唏嘘,但也明白此间深意:“怀远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少主所托。”
“光卖书,还不够。”谢清晏话锋一转,指向静室那排特别的木柜,“我们要卖的,是‘希望’,而收获的,是‘未来’。”
她详细道出计划:“凡在本店购买价值一两银子以上科考秘笈、范文精选者,皆可获赠一次‘名家批阅’的机会。只需在特制的纸上,誊抄一段指定的经典文章或自撰一篇时政策论,留下墨宝。由先生您这等‘隐士高人’品评指点,对他们而言,是难得的机遇。”
宋怀远立刻领会了其中关窍:“少主是要……收集他们的笔迹?”
“不错。”谢清晏颔首,“科场之上,笔迹如同一个人的脸面。殿试答卷、日后为官的奏章、公文批阅,皆赖此物。留下墨宝,便是留下了无法抵赖的印记。”
她走到那排木柜前,拉开一个空抽屉:“所有收集来的墨宝,按购买日期、籍贯、姓名(若他们愿意留下真名)、以及我们内部评估的‘潜力’等级,归档于此。这便是‘折桂书肆’真正的库藏。”
宋怀远倒吸一口凉气。这一招,看似温和,实则狠辣至极!那些满怀憧憬的学子,为了得到“名家”指点,心甘情愿地留下自己最具代表性的笔迹。他们绝不会想到,这页纸,将来可能成为悬在自己头顶的利剑。若其中有人将来步入朝堂,与谢氏为敌,或者有其把柄需被拿捏,这一纸墨宝,便是铁证!模仿笔迹构陷、比对匿名奏章、甚至直接作为某种“默契”的提醒……用途之多,细思极恐。
“这…是否有些…”宋怀远终究是读书人,内心有些挣扎。
“宋先生,”谢清晏看向他,目光清澈而冰冷,“韩德远构陷我谢氏通敌时,可曾讲过半分仁义道德?朝堂之争,本就是不见血的沙场。我们此举,非为主动害人,而是自保,是为在必要之时,多一分制衡的力量。况且,若他们行得正坐得直,这一纸墨宝,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少年时的习作罢了。”
宋怀远沉默片刻,想起谢家曾经的险境,终是长长一揖:“怀远明白了。必不负少主重托。”
*?*?*
数日后,“折桂书肆”悄然开张。没有锣鼓鞭炮,只在门口立了一块清雅的木牌,上书“专卖科考精要,附赠名家点评”。
起初,门庭冷落。文华街书铺太多,一家新店难以引起注意。
但宋怀远确有真才实学,他挑选的书籍版本精良,注解详实,偶尔有学子进来翻阅,与他交谈几句,便为其学识折服。加之“购书赠点评”的诱惑,渐渐开始有人尝试。
第一个留下墨宝的,是一个来自山东的青衫学子,买了本《策论观止》,小心翼翼地在特制的洒金笺上誊抄了一段《论语》,满怀期待地交给宋怀远。
宋怀远仔细看过,提笔在另一张纸上写了些中肯的评语,点出其笔力劲道不足、结构稍散的缺点,并给予了建议。那学子如获至宝,连连道谢离去。
有了成功的先例,消息渐渐在备考的学子圈中传开。“折桂书肆”有位不露姓名的宋先生,眼光毒辣,点评一针见血,对科考大有裨益!
书肆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前来购书求评的学子络绎不绝。他们沉浸在即将改变命运的憧憬中,浑然不觉自己留下的那页墨宝,被伙计恭敬地收走,送入后方静室,由宋怀远亲自分类、点评(真正的点评是为了维持店铺信誉和吸引客流),然后按照籍贯、时间,放入那些编号的抽屉里,如同收藏着一份份未来的契约。
谢清晏偶尔会来,从不露面,只在静室内翻阅那些日益增厚的“档案”。她看着那些或稚嫩、或老练、或娟秀、或狂放的笔迹,仿佛看到了未来朝堂上一张张可能熟悉的面孔。
这一日,她正翻阅着新收的一批墨宝,墨痕悄无声息地进来,低声道:“少主,黑风山有消息传回。”
谢清晏动作一顿,合上了手中的抽屉,发出轻微的“咔哒”声。抽屉面板上,刻着一个“豫”字。她抬起眼,眸中一片沉静:“说。”
窗外,文华街书声隐约,阳光正好。
窗内,折桂书肆暗桩已定,静待未来。
而远方黑风山的血与火,即将为这看似平静的京城,拉开又一场风暴的序幕。
喜欢美人谋:锦瑟映江山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美人谋:锦瑟映江山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