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率领的北地新军,如同出匣的猛虎,挟带着工业力量的雏形和救民水火的信念,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中原!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盘踞在河南东部、拥兵十余万(大多为裹挟的流民)、严重威胁山东安全的流寇大将刘宗敏部。
战斗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当刘宗敏赖以成名的老营骑兵,挥舞着马刀,如同以往冲击明军一样,嚎叫着冲向新军严整的方阵时,他们遭遇到了此生从未见过的、如同地狱烈焰般的打击。
新军阵中,超过两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包括少量试装的后装线膛炮)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密集的炮火如同犁地一般,将冲锋的骑兵队列撕得粉碎!开花弹在空中炸裂,破片如同死神的镰刀,收割着生命;实心弹在地上弹跳,所过之处,人马俱碎!
侥幸冲过炮火覆盖区的骑兵,迎接他们的是三轮如同狂风暴雨般的燧发枪齐射!铅弹组成的金属风暴,瞬间将前沿打成了一片血雾!装备了米涅弹的线膛枪射手,则在更远的距离上,精准地狙杀着敌军的大小头目。
刘宗敏麾下的流寇,虽然悍勇,但何曾见过如此高效、如此冷酷的屠杀?他们的勇气在绝对的技术和火力代差面前,迅速冰消瓦解。仅仅一个上午的激战(或者说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戮),刘宗敏所部主力便已崩溃,死伤超过三万,被俘五万余,其余四散奔逃。不可一世的“刘哨爷”本人,在乱军中被一枚炮弹直接命中,尸骨无存。
北地新军,一战惊天下!
消息传开,整个中原震动!无论是残存的明军,还是各路流寇,亦或是据城自保的士绅豪强,都被北地新军展现出的恐怖战斗力所震慑。
“这……这还是军队吗?简直是天兵天将!”
“火炮如此犀利,火枪如此迅捷,这仗还怎么打?”
“陈远……莫非真有天命在身?”
在绝对的武力面前,许多原本摇摆不定的势力,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北地新军趁胜进军,一路势如破竹。他们并非一味杀戮,而是严格执行陈远制定的策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每克一城,首先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废除苛捐杂税,推行“摊丁入亩”,并将随身携带的红薯、玉米种子分发给贫苦百姓,组织他们恢复生产。对于愿意归顺的明军和土寇,予以收编整顿;对于负隅顽抗者,则坚决消灭。
与此同时,沈炼领导的“听风司”和《北地新报》的随军记者,开足马力进行舆论宣传。他们将朝廷的腐败无能、勾结流寇的阴谋(有部分真实证据),与北地的政治清明、军纪严明、科技昌盛进行鲜明对比。一篇篇檄文、报道,如同无形的利箭,射向大明王朝早已千疮百心的统治根基。
“均田免赋!陈执政才是咱们穷苦人的救星!”
“跟着北地军,有饭吃,有田种!”
“大明气数已尽,新朝当立!”
这样的呼声,在中原大地、在湖广、乃至在江南,开始悄然响起。无数饱受战乱和苛政之苦的百姓,如同当年北地的流民一样,将陈远视为了新的希望。
北地新军的迅猛南下和强大的政治攻势,让北京的崇祯和周延儒感到了灭顶之灾般的恐惧。他们试图调集各地明军围堵,但各地的督抚总兵们早已离心离德,或是拥兵自重,或是望风而降,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崇祯皇帝在绝望中,甚至做出了一个更加疯狂的举动——他默许了周延儒的秘密计划,正式向关外的多尔衮发出了“借兵”的请求,许诺割让山海关以外土地,并支付巨额“酬劳”,请求清军入关,“助剿”陈远!
然而,这道密旨尚未出京,就被“听风司”的暗桩截获,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已随军南下的陈远手中。
看着那份盖着皇帝玉玺、言辞卑屈的“借兵”密旨,陈远眼中最后一丝对大明王朝的怜悯也彻底消失。
“崇祯……你真是自作孽,不可活!”陈远将密旨狠狠摔在地上,“为了保住你的皇位,你竟然不惜引狼入室,将整个华夏置于异族的铁蹄之下!你,不配为君!不配为这华夏之主!”
他立刻下令,将这份密旨的内容公之于众!
顿时,举国哗然!天下震惊!
如果说之前陈远的南下,还可以被曲解为“藩镇作乱”、“权臣跋扈”,那么崇祯皇帝这道“借虏平寇”的密旨,则彻底撕下了他作为华夏共主的最后遮羞布!将自己钉在了民族的耻辱柱上!
“汉奸!崇祯是汉奸!”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就是我们的皇帝?”
“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民怨沸腾,士林激愤!就连许多原本忠于明朝的官员和将领,也对此感到齿冷和绝望。大义的名分,在这一刻,彻底转移到了陈远的身上!
趁此良机,李定国大军一路高歌猛进,连克开封、洛阳等重镇,兵锋直指湖广。而南方的张献忠部,在得知崇祯“借虏”和北地军势不可挡的消息后,内部也发生了分裂,攻势受挫。
与此同时,林墨指挥的海贸司舰队,联合郑芝龙部分反正的水师(在巨大的利益和形势压力下,郑家内部出现了分化),一举攻克了长江口的重镇镇江,威胁南京!
崇祯十七年秋,陈远麾下的南北两路大军,已对江南形成了夹击之势。大明王朝的统治,已然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站在长江北岸,遥望对岸的南京城,陈远知道,最后的决战即将来临。这不仅仅是与南明残余势力的战斗,更是新旧两个时代、两种命运的对决。
北地,代表着革新、工业与希望;
南京,代表着腐朽、旧秩序与绝望。
天命谁属,已昭然若揭!
“传令三军,休整三日,打造船只,准备……渡江!”
陈远的声音,随着浩荡的江风,传向远方,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和一个崭新帝国的诞生!
喜欢明末:我的KPI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明末:我的KPI拯救大明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