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莫回头

古道刀客

首页 >> 往事莫回头 >> 往事莫回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四神集团1:首席总裁的逃妻都市逍遥邪医不败战神杨辰秦惜太古龙象诀团宠女鹅是满级大佬她美又飒武道大帝凤临之妖王来接驾都市医仙萌宝前妻别想跑:101次追爱绝世邪神
往事莫回头 古道刀客 - 往事莫回头全文阅读 - 往事莫回头txt下载 - 往事莫回头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谁人年少不轻狂(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秋后,金黄的稻田已变成了一排排有序的枯桩碴子。火红的乌桕叶随风飘落在河堤上与堰坝的水中,萧瑟的风吹得已炸壳成白色的乌桕果“咝嗦”作响。乌鸦成群地栖落在枝头鸣叫。哥哥姐姐们便拿着长长的钩刀,折打下小枝上的乌桕果,采摘后去供销合作社收购站换钱,为我们姊妹几个准备过年的新衣服筹备。

乌桕,又称为为木子树。落叶乔木,春秋为红色,绝美于丹枫。花期在谷雨前后,果实夏季为青绿色,秋后果皮变黑。可入药,制皂、蜡及清油等。那时我最小,已经开始上小学时,放学后便兴奋地在母亲的吩咐下去帮忙拾捡乌桕果。

在读初中时,三姐带着她儿时唱《十绣》其对广州城的渴梦,去了南方务工,那一年她十六岁。两年后的春天,她与二姐带回了务工的酬劳与礼物。有我从没吃过的苹果、香蕉、荔枝与芒果。我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

然而在那一年,邻村的一位已婚男子潘明元,在三姐放牧耕牛时调戏并欺侮了她,那时三姐已说媒找好了婆家,性情刚烈的她不听家人劝慰,毅然独自在后山自缢。走得那一年,三姐不到十九周岁。

那时成材树木奇缺,父亲让村委会开了证明,锯伐了河岸边的两棵自家分来的粗壮乌桕树,为三姐做了棺木。家中那时我最小,三姐下葬时,我为他磕头,举行了下葬礼。三姐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走了,去了另一个暗香灿烂的宇宙,残留在世上的,只是她仅存的几张照片,后来怕父母见着更伤心,二姐偷偷地烧掉了,三姐的影子,只活在我永久的记忆里,还有那乌桕树下银铃般的笑声与脆耳的歌声……

回忆起三姐,事隔三十余年,今日以文祭之——

岗山飞雪,桐梓花谢。乌桕树下,黄土满地。

淠水东逝,残红摇曳。哀泣悲兮,韶华易弃。

三十余载,犹思悯兮。清明泪祭,犹未离矣。

14

如今,山上的桐树花也开的正艳,那一簇簇、一团团、一片片满山的桐树花,洁白中渗了粉红,如飘在山半腰的云彩。远远望去,也是那般耀目……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有桐子树的山上叫桐子园,桐子树开的花很漂亮。那时父母要在生产队做工分,三姐临时照看我,走到哪儿,我也成了她的小跟班,时常便去了高山寨下跑马岭的那片桐子园。那时园里的桐子树不是很粗,是生产队农业学大寨时期挖梯田时栽上的。

记忆中的三姐同我营养不良,那时都很瘦弱。她穿着羊布花褂,海军蓝色的肥裤子。猪草打得特别快,我在梯田梗边抽“毛针”(青草嫩花芯),还没抽一小撮,姐姐的筐已经装满了。三姐便在树上采了一些桐树花,用细青藤织了花环,带在自己头上,我也淘气地争抢,姐姐便哄我,帮我抽“毛针”、做毛针饼”来哄我,有时也挖“地鸡母”吃。有时也恫吓我,再抢要她的花环就把我扔山上,那时我也只有乖巧听话。而姐姐却笑了,并给我讲高山寨山顶的林场,林场里有城里来下乡的知青,他们穿的衣服是如何的讲究,又是如何好看,还夸他们是如何的“洋气”。

后来大了上学才知道,在村里是三姐一位要好的姐妹,有一天去打猪草林场避雨,知青们看书为她讲了林黛玉,回来时又转讲给没有进学校的姐姐听,让她很是羡慕,所以来桐树林时总不免向高山寨眺望几眼。

有时肚子太饿,也摘些桐树花的叶片来吃,有点涩涩的、也有点甘甜、还略有清香。

那时桐子园的蛇也特多,主要是黄菜花和枫树条缠在树上,那时我五岁,却不惧怕,拿了棍子就打蛇的三寸或七寸,那些蛇见了我也匆忙逃窜。三姐却怕蛇,见了蛇便尖叫着喊我拿棍子驱打。

桐树花落时,桐子园的野草莓便成熟了。有时也同三姐去放牧耕牛,便提了小蓝子,在桐子园里来摘,有时也去马岗的山脚下来摘,那里的桐树比较高大,但场地没有高山寨的那片桐树林开阔。

学骑“高脚马”也是在马岗那片桐树林学会的,那时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节假日便同三姐去放牛,而村里的孩子那时好骑“高脚马”。我便带了镰刀用桐子树砍做了一对。在胡山水库下的草坪上练习骑技,我也算聪慧与顽劣,不消一刻钟便掌握了骑技。后来练的单脚转身特技把三姐还吓哭了。

那时林业管理桐子树和油茶树特严。我偷砍的“高脚马”玩具、藏在山上,也只能节假日去那里偷练练。放牧耕牛闲时也讲讲书本上的故事给三姐听听。

那时放牛的人特多,我上初中一年级时,那时开始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放暑假时已独立放牛了,遇着邻村一个姓刘的小姑娘,她也向我借阅了一些书看,后来没见着她了,听说是得了急性肝病没钱治亡故了,我为之感到惋惜了好长一段时间。

到了深秋时,忙完了小麦的播种,红叶满山,桐子林也是金黄渗着火红。在阳光的照射下,那垂在金灿烂叶子下如球状的桐子随风飘摆,满树好似挂了青绿色的灯笼在摇晃。我们便上山采摘各自家中的桐子。而桐子榨的桐油,除了卖钱之外,父亲便涂了衣柜与桌子。而当年请木匠做的家具,现如今还保留在老家,父母一直延用到如今。时间已过去三十多年,我在县城的家具已换了几回,而父母的老式家具还完好无损、经久耐用,打开衣柜,里面色泽光亮如新。

而我上小学和初中时,三姐便承担了家里耕牛平常的护理,闲时在山上挖采中药,换来的钱用来补贴家用,有时也给钱我买一些书看,看完后叫我讲给她听。

三姐背离家人,还是我放学后、在后山寻她时发现的,但当时发现的太晚,三姐身体已经凉透了……那一天是农历一九八九年三月十九日,满山的桐树花开得正旺。

三姐后来葬在老屋的后面山坳里,家人心中多年深深生活在悲痛之中,每次在外务工回来,去三姐的坟看她时,还幻想她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近日,看着满山的桐子花开,我又一次又一次的泪眼朦胧……

花谢花飞花满天,香消玉殒化成笺。

浮途卅岁含秋去,乌桕山桐共悯怜。

15

因师父南下深圳务工, 在父亲的建议下,我便在村后的路口开了一处缝纫铺。房主是一位单身潘姓中年人,在新沙老公路边盖的红砖瓦房,房子一共五间,我租了靠桥西朝向东边的一间,房主自己用两间开诊所,两间自己生活居住。只因其儿时发烧得了小儿麻痹症,走路有些不方便,头发稀少显秃,四季皆带着帽子。虽人很聪明好学,因身体原因却没能成家。

每月的房租是20元,电费自行安装与村电工结算。

那时租房无需装修,单独的一间门面,而且中间隔断装了门,后墙还开了了窗,墙壁用石灰粉刷的平整洁白,地面是水泥浇的,并装有竹席吊顶,在九十年代初期、信息封闭的山区农村,房子已经很时尚了。

裁衣的工作台与坐椅是父亲请哥哥的木匠师傅做的,工作台也不过与一张实木平板门差不多大,下面扛着两条1米长的高板凳,并用大红的油漆刷的发亮。我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做缝纫的坐椅,近年一只脚被虫蛀了而坏损,我锯断了少许,现如今留在县城的商品房洗手间里,用来方便坐着洗脚用。没想到的是,多年后我又学会修脚推拿的手艺。

那时裁做一件衬衣或一条裤子,加工费是2元钱,而不加拖布的军干装3、5元、中山装4、5元、西装5元。而加托布便翻两倍,一是新潮、二是工艺要复杂的多。

我家当年已买了彩色电视机,因我比较年轻,思维感知敏捷,看见电视中的新式服装,便能仿做下来,也增添了更多年轻新潮的客户。每个月的净收入差不多有百余元,那时在农村的收入是相当好的。这样认识的人多了起来,社会上的交往也多了起来。

16

小二便是其中的一个。

他消瘦的身子,1、7米的个头不足百斤,头发有点卷,高鼻梁,衣服显得很肥,初中没读完便辍学在家。

小二时常去我家看电视,偶尔过来店中坐坐,那时我在经销点买的零食特多,来了便是他的美味。

当年的我喜欢看书,却没有认知人生的目标与思路,常思考一些让人无法实现的幻想。如练成绝世武功,如古装武术电影中的侠客,荡尽天下不平事,又如叱咤风云的隐世高人,着迷于修仙得道、长生不老,可阴阳穿梭。究其原因,这也与三姐的离世有关联。

那几年我便可单手劈砖,而且可以气行任督二脉,以气推掌。腿肚上绑着铁瓦,早上坚持着跑山,练习传说中的轻功。有一次在后山顶的菜地里,我扛着锄头,百余米的距离荆棘丛生,从山顶五步跨回我家的后门口,被二姐看到了,吓得大吼,生怕我的腿脚扭折了,看我没事,还是又大骂了我一次,并状告父亲修理了我一顿。

不过“夜行八百,日行千里”的轻功一直没练成,后来心率平静时一直保持着六十五至六十八次,肺的伸缩呼吸变成了十余秒一次,身体状况一直处于健康,延年益寿是有一定好处的。而随时随地连续跑步五十公里,那也是小菜一碟。以至于后来廿余年锻炼身体不再跑步了,四十五岁时参加了越野马拉松,但由于小时缺钙营养不良,腿有些短,速度却比不上腿长的运动员,一个半马,也能在两个小时之内轻松完赛。

如各种书籍与神话传说所示, 即然想修得阴阳穿梭,便要寻觅机缘。那时很是着迷此道,总向老人探听与寻访附近大山的寺庙仙山,历史离奇传说,殊不知,这也对于我以后,了解地方的历史文化,探寻汉潢古道、古寨、雄关都起到了不可获缺的基础。

事过多年,有一日悠然顿悟,人如果练气能清心寡欲,心态平和,与自然相融,且维持自身细胞的再生平衡,以第六感观感知自然世界,定可长生。这种无为境界,世人永远是遥不可及,虽为仙家入道的门径,此种生命状态与植物人似乎也没什么区别了。成就阴阳穿梭,也只是幻梦而已。

农历四月上旬,我带小二去了马岗岭下金岗塆上的观音洞。

在观音洞里,也仅容纳两个人跪拜的地方,洞内侧摆着一平米大的长方形天然石板作香案,上面是老百姓呈放着20公分高的现代彩瓷观音像与玻璃瓶香炉。比后来我只身前往老界岭下的观音崖空间要小许多。

在那个洞里,没有寻到仙缘,我与小二还突发奇想拜了把子。

继续向马岗岭攀爬而上,想去白云山的唐王洞,虽带了不少饼干、方便面、矿泉水,吃完之后,却因小二腿力还是不支,没翻过马岗山顶,便返回村了。

又过了几天,单自去了白云山,我清晰记得那块“万山之尊”的镌刻石条,横卧在白云山寺的观景台前西南侧约十余米处,并留有云凝的题名。现今去了几次,再也寻不见了,仅见那石亭依旧摇摇欲坠却不曾倒蹋。那一幅千古名对,与那松涛阵阵,桃花夭夭……

站在白云山巅云潮思涌,诸多传说历历在目,但让人愤恨的是日寇炮轰了此处……

17

一捧黄土、满腹乡愁。一寸山河一寸殇,一寸土地一腔血……

敬献沙窝抗日的将士与乡亲!勿忘国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志前行,并深切悼念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南京大屠杀36万死难的同胞。

当年,在日本军队经过增援、补给富金山之后,避免与日本军队再次正面交锋,为了更好地利用地势抗击日军,国民党军队第二集团军司令长官孙连仲命损失惨重的七十一军军长宋希濂率部撤守江淮岭。

1938年9月9日,沙窝阻击战开始征民众携助修筑防御工事。

9月11日沙窝抗战打响。沙窝阻击战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武汉会战信阳与罗山战役的组成部分。日军投入增援部队十三师团沼田支队、十六师团筱原支队,进犯达权店(新店)、沙窝。此时,国民革命军守军孙连仲第三兵团控制商城以南、新县以东、麻城以北以白云山主峰为中心地区,拒敌南下麻城。

其中,77军37、132、179师布防新店一带,田镇南第30军30、31师、44旅布防于马鞍山与白云山岭东小界岭一带,冯安邦第42军27师(师长黄樵松)为预备队,宋希濂第七十一军布防于沙窝至小界岭一线。

1938年9至10月间,中日武汉战役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中国第五战区10万余部队坚守大别山防线,在麻城小界岭一线阻击日军四十余日,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宋希濂、田镇南、冯安邦、池峰城、黄樵松等国军名将率领部队顽抗死守,前赴后继,“一寸山河一片血,万里江山万里营”,终使日军在进入大别山区100多公里的行程中,受阻月余,伤亡2万余人。国军奉命撤离战场时,很多部队也已损兵过半,两万将士尸埋青山峡谷。

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达成抗战共识。在日本军队进攻沙窝白云山防线的同时,熊作芳从延安返回大别山地区,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红安县七里坪留守处副主任和中心县委书记。根据中央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他将留守处改建为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并担任六大队政委。率部挺进到汉口以北、平汉铁路一带打击日本侵略军。

在此期间,熊作芳带领队伍化妆成普通百姓,在沙窝熊河村一带为据点,联系地下工作人员组织当地民众,为71军提供援助后勤补给,并以游击战的模式袭扰与痛击零散日军,为沙窝抗日战争留下了辉煌的历史记忆。

刀襟沾血去,战魄撼魂深。残月枯霜袭,冰寒瑟体沉。

1938年9月9日,孙连仲获悉日军十六师团增援富金山,命部队开始撤守沙窝白云山为中心的小界岭一带,并迅速组织当地壮年民众携助修筑防守工事。据老人们回忆,所有大门门板、农用锄头与铁锹都被征集用于工事修筑。

9月11日清晨,日军10、13、16师团越过富金山防线,10师团直奔新店,77军奋勇痛击;16师团迅速占领白雀园、余集、打儿窝一带,直逼沙窝阴山关与高山寨;敌军13师团同时对马鞍山守军发起强攻。

十六师团藤江惠辅命筱田支队为先锋,在阴山关与71军所属东北军牟中珩率领的114师的一个团交上火,由于阴山关地势为丘陵,相对平坦,装备较差的东北军与日军激战两小时后,伤亡惨重,迅速辙至高山寨,在熊河后山岭烽燧台上,布防富金山战役缴获日军两枚迫击炮的支援下,又抵抗了三个多小时,因炮弹数量太少,杀伤威胁力不强,后辙至熊河马岗岭熊河小寨,清点人数时伤亡大半。

在交战期间,当地民众在熊作芳等组织下,冒着枪林弹雨,为一一四师提供后勤补给,据“抗日妇救会”成员李氏老人后来叙述,战斗非常惨烈,帮忙护理抬送伤员的民众都排成了队伍。?

日军占领高山寨之后,迅速组织了迫击炮阵地,打击向马岗山岭撤离的中国军队。可惜了汉潢古道上的熊河古城,后汉王朝留下的古建筑与明清时两次迁徙修建的徽派建筑毁灭贻尽,熊河塆村口那高大阔气的精雕门楣楼,也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下。只存活了几颗古树与古代遗留的石器,熊河塆后山烽燧台上不知多少次修建的哨楼也夷为平地,只剩下夯土所筑的地基尚存。

高山寨失守后,日军疯狂屠杀当地没有来得及撤离的民众与伤员。据如今尚在的老人回忆,村中有妇女抱着半岁的孩子与民众、伤员还没有来得及逃离,躲在密林之中,日军搜索不到用乱枪扫射,吓哭了孩子,妇人为了保护大家,用手捂住了孩子的嘴巴。到日军远离时,孩子早已经闭气身亡。

高山寨失守之后,日军十六师团兵分两路,一路进攻马鞍山、杨公寨,一路由熊河直攻白云山北马岗山岭制高点。日军在沙窝战役首次迅速占领高山寨后,在中国军队的奋勇顽强抵抗之下,在熊河实施了村史上的第一次日军入侵大屠杀。

据如今近百岁老人熊太生等老人的描述,熊河民众八爷在与日军浴血战斗中也同时被机枪绞杀。鲜血第一次染红了白露河(古称淠水,现属熊河流域),夕阳西下,鲜红的河水更加殷红一片。

我们铭记南京大屠杀,更深刻记忆着日军在白露河畔泯灭人性的屠杀!那一幅惨烈的记忆,老人回忆时竟然肢体发抖,肝肠寸断,黯然神伤,良久沉默不语。

在后来的46天时间内,鲜血无数次染红了熊河河水。远去了尘封的苦难,荒凉了汉潢古道,在这秀美的熊河河畔,这是一份永远无法忘却的家仇国恨,也是烙在历史上的一份永远无法言谕的痛殇……

18

巍巍连绵千里的大别山,跨越江淮之间。风景奇特、秀美、险峻、幽深。素有“江南之北国、北国之江南”的雅称。而在豫楚皖相交横亘的白云山,则是常年云雾缭绕,白云飘飘,素有“万山之尊”的美称。

横亘豫楚的白云山,海拨高约903米,西南接黄毛尖、四尖山、余北山至南岭,山脚延续至东及白露河上游,东扼守着山脚下的白露河畔现今的沙窝镇,而河对岸则是千年阴山关隘,控制着中原地区与皖楚的交通咽喉。它与商城县以东的六安市遥相呼应,倚观于江淮平原。北山马岗山岭的西岭下则是雄关土门,在宋以前则控制着中原与南方的商贸税赋,为新中国成立之前汉潢古道上的商品贸易通道。向西南可观鸿福寨,遥探江汉川陕之地。而靠南偏西则是南北朝的临界点、江淮分水岭木陵关,向南直通荆楚之地。而正北可直视高山寨,在其寨上俯览中原。

据曾坐镇武昌府的太爷讲述,白云山始建于南北朝,原名垂山,至唐朝李世民攻长江而避难于此,后拟旨重建。扩建以后,唐朝王梵志清修于此处。

《光山县志》康熙版载“唐王梵清修于此”其实属编辑或印刻时失误,应是“唐王梵志清修于此”!当年爷爷虽言是太爷所述,但我查询阅读了大量史料,而整个唐王朝、以及后唐皆无唐王梵此人。而且白云山上的唐王洞,据民间传说为李世民的避乱之处。

王梵志重惩恶劝善,文章诗句讥讽世态人情,开创了以俗理俚词入诗的通俗诗派,作品历代被朝庭禁止,于公元八百年后流入日本和民间手抄本而流传至今。宋代范成大曾把王梵志的诗其中两首合成一句千古名联——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有部电视剧《将夜》剧情中,一名和尚与宁缺对阵时,对白中说出了这幅名对,而此电视剧以唐朝为背景所描述的一段故事,此对的引用是极不符合逻辑的,可见剧情作者其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缺失。

明朝时,李自成因白云山一带战事受挫,后血洗附近居民,白云寺也因此遭到殃及荒废,至清朝时重新修善,由寺院改为白云观,为道家栖息礼拜之地。据爷爷去朝拜时回忆,当时观顶为铝制琉璃瓦,阳光照射下,金光返射,十分壮观,谓之“白云金鼎”。

白云山四季风景独秀——城内夏时芳菲尽,山桃春后怒巅开。痴寻云凝无询处,知约偕邀景寺来。

初夏之时,白云山旺春之景才跚跚而来,登临俯观唯见漫山花开,清凉秀美,山谷飞霞。而深秋之清爽,漫山染尽,红叶翻飞,在霞光映衬之下,更是娇媚动人,如少女静立天河边梳妆,又如画中朝曦初现,俯瞰着连绵的秋色群山之中,好似抒写着诗人那种——百丈悬瀑、激情澎湃的思潮。

最美莫过白云雾凇。白云山常年水气充沛,白云环绕,到了冬季,便是玉树琼花,满山的冰霜裹枝。就是嫦娥,也会弃了月宫,来到白云山也不舍离去……

白云山至今还流传着,明朝时林红胡子义士的传奇,元代时的老和尚平地,五代时期刘知远与李三娘凄美的爱情,云凝法师巧救李世民的历史笑谈等许多民间传说。

二十多年后举办的“亚洲越野大师‘2017引擎鸟’新县站”赛事结束后,我与“红城跑团”的五位成员自发组织起来清理白云山一带的赛道垃圾,才有机会若年后又重游白云山。

如今残存的望景亭仍屹立在山顶东侧,坐北朝南的亭台门楣上依旧是那幅镌刻的楹联 ——瀑布师真显,云凝祖德深。

门楣楹联上雕刻着寓意佛家至高无上的法器,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见。而横楣上二龙奉香的石雕图案也是那样耀目,他喻示着曾身为皇家寺院的白云山寺曾显赫一时。

而正殿的两层十二间房屋也只剩下残墙断壁,处处依旧是散落的条石,横乱地静卧于白云山巅。只有西边供奉山神与土地的神台仍保存完好,破败的殿内遗迹里,杂木丛生,满目荒凉。而儿时来时看到的,殿后的航空引导塔仍锈迹斑斑屹立在白云之巅。而石缝上一颗映山红开得正艳,却给我带来一缕缕幽思……

也许王梵志做梦都不会想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六十三回以“铁门槛、土馒头”的诗句为妙玉品读的好喜之诗,为书中引子而埋下伏笔。而文中的铁槛寺、馒头庵也出自于此吧?让王梵志更没想到的,是他的诗作流传日本后的一千年,竟是传承着他作品的日寇,炮轰了他曾清修的白云古刹……

留诗云——

名利粘尘如梦空,立秋访寺沐西风。

只缘醉卧蓬莱顶,一点江山万里红。

19

白云山马岗岭战役是沙窝抗战的主战场,从1938年9月11日至10月25日,历时46天。

在马岗山岭上,宋希濂与他的71军浴血奋战,顽强拼死抵抗日本军队的一次又一次地进攻,史称“第二个台儿庄战役”。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辉宏悲壮的抗日战争经典史。

高山寨失守后,日军用迫击炮打击后辙马岗岭的71军所指挥的东北军114师团,由87师掩护下才安全后辙。日军同时向羊毛寨、杨公寨、马鞍山、清水沟三面发起进攻。

71军87师携114师、131师据守西北岭,88师一个团据守清水沟、大马冲一侧,田镇南三十军据守沙窝左翼马鞍山、杨公寨、大双尖一带。88师据守马岗岭正面,36师陈瑞河剩下的官兵据守白云山主峰一带,由军部直接指挥作战。孙连仲司令部设在小界岭裴树洼,因敌战机多次轰炸,后移至小界岭南3公里朱家坳的一颗白果树下,同时,第30军田镇南指挥部设在一处,只要发现敌军行动,指挥官不需电话联系,即可商量作战方案,日军发动进攻之后,71军与30军两面夹击,日军强攻月余,始终不能突破防线。这棵饱经沧桑枝叶婆娑的古树仍在,向人们倾述着曾经的苦难历程与中国指挥官的睿智。

因富金山一战宋希濂所属德式装备王牌军36师从余人伤亡至810余人,部分官兵奉命由陈瑞河师长带到襄河以西整补。蒋介石令汤恩伯31集团军增援白云山一线,9月7日汤恩伯调131师师长覃连芳率部急行军,奔赴白云山战场,131师听老人讲大部分人来自川、桂、滇,于9月10日下午抵达,那时防御工事已修筑近两天,可以直接进入战斗了。

战斗开始后,日军利用高山寨的迫击炮阵地对羊毛寨、熊河小寨与马岗岭西麓进行了地毯式轰炸,羊毛寨与熊河小寨上的房屋、寨墙瞬间踏毁。上世纪80年代,仍能看见被日军炮弹轰炸过后寸草不生的两处马岗山岭。

覃连芳据守羊毛寨,他作战勇敢,日军在此地受到了顽强阻击。覃师长亲自带领他的部队,在当地民众的支援与携助下,无数次地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东北军51军师长牟中珩率114师据守熊河小寨后的马岗西北麓,至始至终也没让日军攻上马岗正山岭。他们与131师携手相应,呈梯式在山岭中布局防守,在日军一次次炮弹猛烈的轰炸下,一次次猛烈的攻击下,一次次刮北风时释放毒气的情况下,进行了无数次近距离的肉搏战,强力地阻挡并击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

战斗持续了46天,日军集结10、13、16师团发起一轮轮强攻接着强攻,轰炸机、炮兵轮番轰炸,在马岗岭东,陈瑞河36师所剩下的一团久经沙场作战勇敢的官兵,沉着冷静地英勇战斗,拒敌于银空崖之下。

每一次日军强攻过后,发源于白云山的两条白露河主干流都被将士的鲜血染红,在夕阳的辉映下,如同无数共和国的旗帜随风飘漾。

在马岗东岭下白露河对岸的马鞍山,由田镇南的30军30、31师、44旅据守,进攻是由日军13师团荻洲立兵带队,曾在北京陆军大学任教官,对中国地理特别熟悉。战斗进行的非常惨烈,日寇屡攻不下,同样释放毒气,利用瓦斯炮弹进行攻击,中毒后的将士们,面目青黑模糊不清,七窍流血而牺牲。原30师人,撤离白云山一带时,步兵仅剩137人,特种兵仅剩674人。

由于山势陡峭,海拔九百余米的白云山,在山脚近距离内与高山寨上的炮兵阵地无法打击主峰,没有争取到战争主动权的日军,恼羞成怒,将炮兵后退十公里,在余集镇选址炮轰了白云山主峰的寺观。当时两名36师与88师副师职军官正在望景台观察敌情,当场阵亡,后来同葬于宋希濂抗日将士墓。日军的炮火,同时也炸毁了白云山(垂山)主峰上的千年古刹。

由于胡宗南在信阳平靖关防守失败,抵抗无力,日军沿平汉铁路南下,长江封线也失利,广州相继失陷,接着据守沙窝白云山一线已经失去意义,宋希濂于10月24日开始退守湖北与114师同辙豫西南,令61师辙钟祥,后至孝感。同日,武汉汉口镇失陷。25日,日军10、13、16师团越过小界岭,麻城被日军侵占,沙窝白云山一线抗战结束。

沙窝小界岭、白云山马岗岭战役结束后,为了表彰71军浴血奋战的骄人战绩,蒋介石授于宋希濂“华胄奖章”。

此战,中国军人虽伤亡甚重,但日寇陈尸4506人,其中将校172人,负伤人,其中将校526人,共计人。

根据宋希濂将军抗战回忆录描述,中国军队缺乏先进的轻武器之外,远距离打击的炮兵更没有,虽占据了有利地势,与日军交战时处于被动的局面,这也是造成部队的重大伤亡根由之一。

宋希濂将军在纪念沙窝抗战两周年时,发表了气壮山河的讲话:“淞沪鏖战,予贼重创。富沙歼敌,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嗣当地激励士气,功期再践,驱逐倭寇,还我河山,余之愿也!”

历史上浴血奋战的马岗岭抗日战场,当年的战壕后来改成了山涧引水的沟渠,在东面环视着羊毛寨,西面俯望着熊河小寨,宽阔厚实的残留寨墙依稀隐约显现。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马岗岭半山腰上,有一片无字碑坟场,据少时爷爷带我在附近采中药时讲解,是当年中央军(国民党部队)131师与114师连级以上军官阵亡埋葬之地。后来每次来到此处,便肃然起敬。以至后来遇见川、桂、滇与去了东北或遇见东北人时,也充滞着一种特别的莫名的敬仰。

而至今日,在马岗岭的中间的林场守林房旁,有一棵百余年的紫弹树,见证着当年在烽火硝烟中的中国军人英勇抗战,浴血抵抗着倭寇的入侵,护卫着娇美河山的每一寸土地,静静地守望着英烈们的忠魂!

现今的马岗山岭及周围,大部分是国营林场,山高林密,碧海绿涛,风呼林啸,透着心怡悠馨的清香,满山坡的经济林与松林之中,除了粗壮的野核桃树点缀其间,便是满山野生的杜鹃丛了,杜鹃花正是含苞欲放,如玫瑰花一样妖娆多姿,在小巧翠嫩熙熙之间万千妩媚,在暖阳东风之下,翩翩如红装少女劲舞。这些花儿,也是当年抗日将士解血染红的吧?红丹丹一片片的花海 ,怎生长的如此的鲜艳夺目?

春天来临,花径通幽,直达白云山金顶。巍巍群山峻岭,尽在眼下。青山蜿蜒,涧水环窥,百花吐芳,蓝天白云。 观景亭依旧,桃花簌簌飘落,野兰迎风摇曳。登台眺俯,如此大美河山,感慨万千。

如此锦绣的古寺风光,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呜呼哀哉,千年古刹,始建于南北朝,扩建于唐,重修于清,“万山之尊”的寺观,香火鼎盛至方圆百里之外,竟毁于日本侵略者炮火之下!呜呼嗟之,民族之耻,历史之痛兮!

“落后就要挨打”!

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史,近代史上受尽了列强的凌辱……

新中国的诞生,随着改革的步伐,北斗导航的运行,国产航空母舰的海试,量子技术的研发实用,“嫦娥登月”的成功发射,矢量发动机的航空表演,歼20的横空出世……

祖国!傲立于世界的东方……

20

悠悠白云山,又有多少人知晓其前世今生?

站在望景台上,我突然添加了一缕少年时的梦想——记录历史。我知道了这么多当地不为人知的传说、资料、典故,如果没有用文字作以传承,将来会有谁能知晓?当然,这也与我少年时曾有的作家梦是分不开的。

以后的空余时间,便开始了整理白云山、汉潢古道、沙陀国、山水关等资料。只是很可惜,那些珍贵的几十万字初稿,结婚后被妻子当做垃圾付之一炬。二十年之后,在重新依靠记忆撰写时,却丢失了许多有价值的民间传说。

作为一名依赖苦力、手艺维持生计的农民工,抽出时间学习并实现文学创作,是何其艰辛与遭人白眼。在精神层面上,仅仅只是空虚的获得感。迎接而来的,多数为民众眼中的笑料罢了。

少年就喜欢历史、地理的我,在洞悉本地历史时,常提出乡邻想象不出的环节。本来文革平反后家庭留下思想上的冲击,又惹来对我探寻历史的诽议,父亲不知训斥了我多少回,揍了多少顿。也让我初中学习时的成绩与兴趣一落千丈。

后来在村中越传越神,说二姐卖茶叶挣的钱是父亲翻新房时挖到了古董,是二姐到外地转手弄得钱。面对这些诽议,父亲对我在家中更是横眉冷对。但倔强的我,仍然还是接着探寻、记录,以洗对我的诽议,及自己一直所持的梦。现在想来,若那时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去想那些自己不能量力而行的事,也不至于把自己给废了。到现在仍心有余悸——众人唾沫淹死人啊!随着逐年乡邻物质生活的提高。九十年代之后,社会发展以经济论成败,父亲又选为生产队长,人正直厚道,又是泥瓦匠,常为乡邻办实事,这种诽议,终于在一段时间慢慢淡了下来,但仍有人反唇相讥。

直至婚后才领悟了经典的一句话,“狗咬你一口,你还去咬狗一口么?”

总结出社交经验,以后千万要远离垃圾人、避免接触。其说的垃圾话,做的垃圾事,若入了你的思想,你计较了,轻则坏了心情。严重时将会毁了你自己、毁了你的家人。

什么样的环境,注定什么样的人生。父母的憨厚耿直,教育之下的子女更是心无旁骛、乐于助人。但在人性贪婪与自私、辱荣与罪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中,让我一次次地在善良里孤单地扪心沉默。

众人常说,实在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诚然,可恨之人定有愤奋之心。愤奋之心何用之有?在经济社会里,没有经济实力,只会落得众叛亲离。

世界之大,怎么受伤的总会是我呢?莫言心事梦多浑,此别沙窝逐入痕。犹恋乡音花鼓戏,今崇越调卧薪魂。春风岭下年年盼,滩上芦花朵朵屯。秋水长天疏一影,谁人与我共黄昏?

附录(资料来自网络)——

<一>熊作芳(1913年—1994年)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干事,少共万源县委书记,金川省委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政治委员,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副旅长,鄂南指挥部指挥长,鄂东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鄂东军区副政治委员,鄂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潢川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13年1月,熊作芳出生在新县周河乡刘河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租地主几亩薄田为生。1916年,熊作芳3岁时,母亲在贫困中死去,他跟着祖母一起生活,8岁就给地主放牛。1929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为打通鄂东北到豫东南根据地的道路,解放了周河地区。熊作芳参加了童子团,并于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正式参加红军,被分配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师政治部宣传队担任宣传员。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熊作芳跟随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开辟川陕根据地。

1933年,熊作芳带领宣传队到四川省通江县沙集嘴地区打土豪、分田地,扩大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1933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6月,调入中共川陕省委工作,先后担任广元、万源、城口等县的少共书记和大金川少共省委组织部长。1935年6月参加长征。1937年9月,熊作芳从延安返回大别山地区,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红安县七里坪留守处副主任和中心县委书记。1938年5月,根据中央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他将留守处改建为新四军游击第六大队,并担任六大队政委。率部挺进到汉口以北、平汉铁路以西,打击日本侵略军。1939年5月,他率部在礼山县(今大悟县)余家河一带与日军激战,消灭伪军大部。1940年11月六大队与李先念部合编为挺进纵队,熊作芳任鄂东总队队长。后调任新四军五师一团政委。1941年底,他担任十四旅副旅长,开辟了鄂南抗日根据地,并担任鄂皖湘赣抗日指挥部参谋长,后任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鄂南指挥部抗日指挥长兼中心县委书记。1943年9月担任鄂豫军区一分区司令员,代理地委书记,后调任中共皖西地委书记。他指挥了消灭伪八军田维忠部、陈金门部的战斗和大小悟山、平坝、陂安南、安麻边、广济、浠水、刘仁坝、黄冈等地区的反扫荡和反顽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熊作芳调任中原军区十三旅政治委员、鄂东军区副政委兼地委书记,后任鄂东独立第二旅副政委。1947年9月担任二纵队十三旅政委,指挥了攻打桐柏、枣阳的战斗。其后,调任鄂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熊作芳调任潢川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发动群众,剿匪反霸斗争。1952年率部赴朝参战。1954年回国后相继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八军副军长、军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9月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5年离休,1994年1月6日因病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81岁,骨灰撒在老家周河乡。

<二>沙窝白云山一线战役守军将领名单(参考资料来自《武汉会战》)——

总司令孙连仲

第30军(军长田镇南)

下辖第30师:师长张金照

第31师:师长池峰城

第42军(军长冯安邦)

下辖第27师:师长黄樵松

独立第44旅:旅长吴鹏举

第71军(军长宋希濂)

下辖第36师:师长陈瑞河

第61师:师长钟松

第87师:师长沈发藻

第88师:师长钟彬

第114师(原东北51军):师长牟中珩

第131师(汤恩伯部队):师长覃连芳

第77军 (军长冯治安)

第37师:张凌云

第132师:王长海

第179师:吉星文(代)、(备注:原师长何基沣负伤)

文史来源:根据宋希濂、张辉亭抗战回忆录与当地老人讲述)

21

家里砖瓦房翻新之后,父亲便把厨房从后院搬到了新居内。

帮母亲清理厨房用品时,看着伴我成长的灶台,不免有些不舍的留恋。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四个字——缺吃少穿。

那时而且经常生病。生病最难受的是头部超发烧,特别是晚上,眼睁着看到天明,而且还伴着呻吟声。

那时晚上没有电,父亲便用陶制水缸的水,把毛巾湿一下,放在我的头上,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物理散热。

但是取不到什么效果。还是感觉那么难受,很痛若。母亲又在柴火灶里,起柴烧了开水喂我,我喝了两口,摇了头,喝不下去。

那时白天,父母在生产队里,领着哥哥做工分,晚上回来,还私下种点菜,还要洗家里七口人的衣服,又做饭,已经很累了。我又折腾着,现在想来,那时的父母,真不易。

第二天清晨天刚麻麻亮,父亲便背了我,走到距家十里地的公社街上,去看医生。

医生说送来的还算及时,晚点命就保不住了。医生用保温瓶的开水,把注射器放在铝制的盒子里,浸泡了一会儿,这期间又给我喂了几片药,然后打了两针。叫第二天再来打针。从那天起,我才知道什么叫热水瓶子(保温瓶),屁股上扎针的恐惧与痛楚。

一连三天,我终于又能下地走路了。而且又开口叫娘了,“娘,我肚子饿。\"

母亲把我抱起来在我额头上亲了一下,“儿呀,好险!终于要吃东西了,总算捡回了一条命。\"然后去了隔壁奶奶家。

父亲领着哥哥姐姐扛着农具,从生产队放工回来,我正坐在庭院的桂花树下的石板上,正晒着太阳,父亲摸了我两下脸,兴奋的说,“我家牛牛好了!\"

那一天,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第一次吃鸡蛋,第一次吃大白面,而且是面疙瘩。

我也只吃了一个鸡蛋,几小块面疙。母亲喂我吃的。姐姐们在旁看着。

而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哥哥姐姐们从来没有吃过鸡蛋。也难怪当时他们用眼晴,那么死盯着鸡蛋看。

而妈妈对他们说,“你们比弟弟都大,弟弟病了,差点死掉了,给你弟补补,下次有鸡蛋吃时每人分点。\"

当时只觉得很好吃,好香甜。如果能懂点事,我一定会把鸡蛋分了,每人一份,让哥哥姐姐都尝一尝。后来听大姐说当时很想吃,吃面也是家里很少吃的。害得她跑到屋后哭一场,那年大姐十二岁。

二姐聪慧许多,把鸡蛋壳捡起来,把里面少许蛋清从一半收集到另一半,放到灶台里的火炭下烧烤,待熟时,拿出来每人分一点尝尝。算是他们第一次吃鸡蛋吧。

那时很少人养鸡的,奶奶因裹脚不能去生产队干活,所以在家养了两只母鸡。后来大些才知道,那时公社和大队部规定,每家只能养两只鸡,养多了就是资本主义,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还要在大队部里挨批斗。后来母亲一再从奶奶那里央求下,也喂养了两只鸡,我们家才能偶尔吃上鸡蛋。

而我,也是那一次学会了烧鸡蛋壳,而且我最小,哥哥姐姐们疼我,也让着我,后来每次家里来客人了吃鸡蛋,烧蛋壳的事都是我的专利了。烧完后,每人分那么点尝尝蛋清的味道。

我们家那时在生产队里劳力少,人多,属缺粮户。哥哥姐姐们满了十岁,就帮生产队放牛,野外打猪食草,父母没时间带,就由哥哥姐姐照看着。就经常带我去野地里,肚子饿了采酸鸡母、地鸡母、丝草根、野草莓……

但唯独那时的烧鸡蛋壳,我记得那么香甜,那么入口软化,而且是那样脆口。

那一年,我三岁半。还有那飘香的烧鸡蛋壳。

不由忆起少时上学时,父母姊妹们白天采茶,夜晚手工做茶到午夜后的情景。还有那老家曾经用土坯和红砖垒起的古老式灶台……

那时还是生产队大集体,每日父母带着哥哥姐姐们做工分回来,趁着有点空闲时间,父亲去菜园种菜,而哥哥姐姐们去打猪食草,我那时最小,就烦着母亲闹要吃饭,娘亲便哄着我去搬生火用的柴禾,并说搬得多有奖励,一会儿父亲从菜园带回来黄瓜,就吃起来了。

有时也发烧、呕吐,母亲便用火钳,在灶台内撬起烧过的土,与水煮沸,放凉后过滤喝了,退烧止吐还真见效。

灶台除了做饭、烧开水、制茶,到了秋后,母亲便用来做酱。

后山粗大的麻栎树、栓皮栎的果子(麻将子),在狂野的北风摧残下而纷纷下坠,有时滚落在青瓦房的房脊上,在深夜里如鞭炮一样爆响。天刚亮,母亲便带着我们拾麻将子,父亲收集到一起用布袋装封好,拿到村口流动的小河清水处浸泡(目的是杀死果内橡鼻虫)。七天后 ,捞起来 凉干去壳皮 ,用石地(用青石做的石缸窝)砸烂,然后用石磨碾成面浆,放入陶制的坛中。天气晴好,放置在青瓦房的房顶上,日 晒夜露地发酵六七天,取下后加凉开水均匀搅伴 ,加入合适的盐、姜、辣椒面,山茶油。

喜欢往事莫回头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往事莫回头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晚唐绝世医仙:开局捡到小龙女金粉赤兔记《风中奇缘》原着:大漠谣貌似高手在异界绝地求生之我的系统能升级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打造游戏异世界逍遥兵王洛天最新章节遮天记精灵宝可梦之拂晓声优养成系统股市闲谈爹地快来,巨星妈咪住隔壁怒甩渣男后,转身嫁给闺蜜小叔叔第一纨绔墓生子,鬼刨坟你惹她干嘛,她满空间神兽我慾成魔
经典收藏渔人峰哥国民初恋太撩人半杯流年半杯月你好,痞子老公!重生后好友妈妈成了我家女仆龙虎小天师人生巅峰,从救下区长女儿开始!平原农场主桃运主播第一神豪在都市农门团宠:权臣的福气包娇软可欺笑傲之西岳灵风巅峰制作人你绿我我绿你一起哭唧唧火道毒影海贼王之妖术师我有一处人间仙境穿越之妃要当家女王嫁到:老公,太凶了夫人她梦醒获预知,顾总请小心
最近更新一眼睁开,神仙师父找上我异世界哥哥虽然有了一个亿,但我选择稳健毁与颂知道走了宝,不知我是感应异能王抗战:我觉醒杀星系统被读心后,我的马甲全掉了史上最强钓鱼佬!让你毕业旅行,没让你勾搭学姐文娱:以搬运工的名义祖血雪忆:青江高武:开局武帝修为,我独断万古乡野小医王陈阳分手后,才发现她闺蜜更香我的系统竟然是九天玄女高武:万倍增幅,我有无数神物!都市梦游万维守护原胶兽界
往事莫回头 古道刀客 - 往事莫回头txt下载 - 往事莫回头最新章节 - 往事莫回头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