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国医兴汉

半夏远志

首页 >> 三国之国医兴汉 >> 三国之国医兴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末之生存危机龙血战神东晋北府一丘八冷酷王妃遇上痴情王爷晚唐逆天狂妃逍遥江山女总裁的贴身高手寒门崛起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三国之国医兴汉 半夏远志 - 三国之国医兴汉全文阅读 - 三国之国医兴汉txt下载 - 三国之国医兴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3章 百年大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建安二年的暮春,隆中谷地已是另一番景象。

药圃里的艾草抽出嫩芽,与田垄间的桑苗相映成趣,几只蜜蜂在其间飞舞,嗡嗡作响。

南阳学宫还在建造,建议搭建的学堂里,华佗带着两个药童在课堂上演示针灸铜人,那铜人是特意请巧匠打造的,朱砂标出身上经络穴位,红痕鲜艳。

底下坐着三十多个弟子,有须发半白的老郎中,脸上满是虔诚与求知欲;也有十六七岁的郡县小吏,眼神中透着对新知识的渴望,手里都捧着李繁命人赶制的《伤寒杂病论》抄本。

张仲景用半个月时间增补,比之前的竹简本多了三卷杂病论治,字迹工整,墨迹清晰。

“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华佗持针手稳如磐石,针尖悬在铜人膻中穴上方,“若遇疫中喘促者,先刺此穴三分,力道需拿捏精准,再灸关元,气通则活。” 他忽然指向后排一个穿粗布短打的年轻人,“廖化,你来试。”

一位称职的将军,岂能仅仅擅长执剑舞枪,瘟疫之后,李繁强令其来郡学接受轮训。

廖化脸颊涨红,站起身,因动作过急,带起一阵风,此刻捏着银针的手微微发颤,手心已沁出细汗。

张仲景在一旁温言提点:“凝神,意随针走,不必紧张,就如平日公堂审案一般。”

廖化深吸一口气,定定神,缓缓将银针向穴位刺去。银针入穴的刹那,铜人腹内传来轻微的嗡鸣。 那是刘巴让人在空腔里装置的铜簧,用以检验取穴准度,这细微的声响让廖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脸上释然。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张仲景敲着黑板,“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学宫外,阳光正好,刘巴正指挥士兵平整操场。

两千人分作两班,秩序井然,白日垦荒种稻,育玉米养土豆,铁犁翻起泥土,散发清新的气息;夜里则在火把下夯筑学宫院墙,夯土声此起彼伏,在山谷中回荡。

有个叫王二的流民原是巫祝的学徒,因画符水治死了人,被李严送来郡学赎罪,此刻正蹲在田埂上,手里拿着一根草茎无意识地摆弄着,看刘巴丈量土地。

“子初先生” ,他忽然开口,声音带有几分不确定,“您说这学宫里的先生,真能比符水管用?”

刘巴头也不抬,调整绳墨,那绳墨笔直,如一条线划分着土地,“疫病时,你村死了多少人?”

王二喉头滚动,眼神黯淡下来,声音低沉:“三十七个,都是我认识的乡邻。”

“学馆里的先生救了多少?” 刘巴追问。

王二沉默片刻,缓缓道:“…… 听说全活了,一个都没少。”

刘巴直起身,指着药圃里张仲景亲手栽种的药苗:“那些符水救不了的人,这些草能救。等你学会辨认它们,知晓它们的药性,就知道什么是真神。”

消息传回宛城时,李繁正在郡府后园试验新的曲辕犁。

这犁是他根据记忆画了图纸,在诸葛两姐弟帮助和讨论下,又在上面标注上每一个部件的尺寸和角度,让铁匠铺反复敲打半个多月才做成的,此刻正由兵丁牵着牛试行。

选的牛身形健壮,步伐稳健。铁犁划过翻新的土地,留下笔直的沟壑,比旧犁深了三寸,翻起的土块均匀细碎。

“当之哥哥快看,” 诸葛蕾抹了把额头上的汗,额前发丝根根悬吊,凝成一块,贴在皮肤上,“用这犁,比原来快了那么多倍,效率大大提高了。”

诸葛亮摸着犁头的弧度,那弧度贴合土地走势,他眼里闪光,语气中满是赞叹:“若是全民推广,屯田粮草何愁不足?粮草充足,才更有底气。”

正说着,阴溥捧着卷宗跑进来,脚步轻快,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喜色:“大人,各县报上来的户籍册已核完,较去年新增丁口五万余,皆是流民私兵归乡,听闻南阳新政,都愿意回来安居乐业。”

他翻开其中一页,纸张发出轻微声响:“安众县宗预县令还附了奏报,说百姓见郡学开办,知晓孩子能有学上,都把藏在山里的孩子送回学堂,学堂里都快坐不下了。”

李繁接过卷宗,指尖拂过密密麻麻的人名,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一份对未来的期盼。

“宗预做得挺好。跟他们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的教育是义务教育,要让所有的孩子都上得了学,读得了书!”

阴溥应诺而去,出门时见照壁处围满百姓,他顺势看向院墙上新贴的告示。

细看时,正是文学掾刘廙写的《劝学令》,墨迹淋漓,笔力遒劲:“…… 凡入郡学者,不问出身,学成后优先补吏。……,郡中各县当效仿,修建学堂,承夫子之言,有教无类……”

夏末的一场暴雨后,天空放晴,空气清新,带着泥土的芬芳。

隆中学宫终于落成,在抱膝石旁,背靠老龙洞,依阿头山而建,被新栽的梧桐、桑梓和柘树环绕,枝头的新叶在微风中舒展,投下斑驳的光影,气势虽不宏伟,却透着一股质朴的书卷气。

学宫门前的石碑刻着李繁亲笔题写的 “五科同辉”,笔锋刚劲有力,透着对未来的期许,左右分立华佗、张仲景手植的银杏树,树干挺拔,叶片在雨后更显翠绿。

正式典礼那日,李繁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五百余名学子,他们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出身,却怀着同样的求学之心。

“诸位可知,为何要设五科?” 他声音洪亮,传遍整个学宫,“医者救死扶伤,让百姓远离病痛;经术明礼,使社会秩序井然;律法正行,保障公平正义;农桑足食,让大家衣食无忧;武备卫土,守护家园安宁 —— 五者俱全,方是太平。”

“现在我们只有五百学子,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五百学子,甚至五千学子,五万学子,要让义务教育在南阳普遍流行,乃至传至大汉十三州!”

台下掌声雷鸣,经久不息,王二坐在农桑科的队列里,手里紧紧攥着刘巴编的《农桑要术》,封面上还沾着他亲手播下的谷种,那谷种虽小,却承载着他对未来的希望。

散学后,华佗拉着李繁走到药圃,指着新收的草药,那些草药被整齐地晾晒在竹架上,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当之你看,这些药草已能自给自足,不用再四处寻觅,各县医者每月都来此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再也不怕疫病复发,百姓的健康有了更多保障。”

张仲景则拿出一卷新写的医书,纸张厚实,上面盖着 “南阳郡学刊印” 的朱印,红印醒目:“这是集宋忠、刘琰、习祯、刘廙五科先生所着,内容详实,已刻成木板,可传天下,让更多人受益。”

李繁望着远处田垄上忙碌的身影。刘巴正教民夫们堆肥,讲解堆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阴溥在核对新入籍的流民名册,偶尔在名册上做着标记;兵卒修补被暴雨冲垮的水渠,干劲十足,很快就将缺口堵上。

风声习习,一阵琅琅书声从经术课堂传来,在山谷中回荡,是孩子们在诵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喜欢三国之国医兴汉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三国之国医兴汉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犟骨穿成真千金闯完末世去修仙我是关陇老秦人玄幻:长生神子,何须妹骨证道!九重华锦婚嫁总裁超级神基因浩然儒圣镇国神医万云霆我翻红后成了团宠我可是正经道门亲传弟子开局这么浪,宿主不要老命了?喜棺开,百鬼散,王妃她从地狱来茅山终极捉鬼人异界魅影逍遥戏假成真:演瘾君子这么像?查他雷霆圣帝大魏影帝我的魔法时代医路青云
经典收藏败家世子:怎么一不小心成皇帝了秦时明月之人宗门徒大唐再起伏羲夫妻横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养生系太子的日常我是关陇老秦人重八,这真是咱的太子吗?汉末一闲人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抗战之中国远征军乱世巨枭天才萌宝神医娘亲萧然红楼士全球高考:谁说历史无用?大明第一爵盗墓太子妃【完结】
最近更新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玉符传奇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高门庶子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云起惊鸿客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宋第一狠人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三国之国医兴汉 半夏远志 - 三国之国医兴汉txt下载 - 三国之国医兴汉最新章节 - 三国之国医兴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