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首页 >> 国姓窃明 >> 国姓窃明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苏厨权色声香王朝的腐朽天下安康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亮剑:你一个排长,全歼鬼子师团大秦傻子,开局监国震惊祖龙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在下潘凤,字无双寒门枭士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 国姓窃明全文阅读 - 国姓窃明txt下载 - 国姓窃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2章 新年计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沈树人稍微花了几天整顿了一下黄州的军械制造,随着一切进入正轨,他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就踏上了回苏州过年的旅程。

刺刀和凹背战斧的样品打造并不困难,这玩意儿比火枪要方便得多。

走之前,沈树人也拿到了几十把样品,最初的型号有点瑕疵,那就快速迭代修改,确认没问题后,就最终定个样,按定样大批量生产。

整个过程中,一些穿越者老生常谈的标准化问题、尺寸重量度量衡统一问题,沈树人也少不了点拨几句,强调一番。

还拨出银子给工坊的匠人们、统一配备了整齐划一的新测量工具。确保加工出来的枪管和套箍刺刀能配合,枪管偏心问题能最大程度缓解。

至于第一批试产的几十把斧子和刺刀,沈树人也没打算浪费,就直接给了自己的心腹卫队装备。

腊月十六,五艘大沙船载着沈树人一行,和三百多名护卫士兵,从黄州踏上了顺流而下的归途。

张煌言亲自到码头为他们送行,还关照了几句,让年后沈家船队回来时,多贩带一些铜材、铁料。

未来一个半月里,张煌言会按部就班组织刺刀和长柄战斧的生产。但黄州本地没有铁矿,官府里现有的铁料最多只能维持两三个月的全力军工生产。

原先沈树人装备都靠外购,所以买原材料的问题还不凸出,现在全靠自己造,矛盾一下子就暴露了。

沈树人记下这事儿之后,也不用全部自己操持。船只启航后,他就转手吩咐了帮他管钱的沈寿,回程时按日常生意流程,进货铜铁即可。

如果运输需要护航,就让沈寿的弟弟沈福操持。

不过,沈树人也顺口多问了一句:“咱家原本需要进货铜铁,一般是去哪里采购的?”

沈寿为沈家操持生意进货多年,想都没想应声答道:

“回少爷,如果是黄州这边要用,铁料最便捷就是在武昌府进货。如果是苏州那边要货,用闽铁运输还便捷省钱些。

武昌府大冶县有铁山,自唐朝便有开采了,大冶县就在我黄州蕲水县对岸运到这儿不用几个钱。

至于铜,南方无论是黄州,还是苏州老家,进铜料都去安庆府铜陵,那是汉末一直开采至今的老铜矿了。”

沈树人听着,也算稍微恶补一点明末的地理知识,温故知新,了解一下哪些铜铁矿如今已经开采了,哪些还没发现。

按沈寿的说法,后世南方比较有名的马鞍山铁矿,如今就还没有。

湖北大冶的铁矿倒是早就有了,但后世张之洞搞‘汉冶萍’时,与铁矿配套的萍乡安源煤矿,肯定是还没发现。

南方地区要用冶金煤,估计还是去浙江找湖州长兴那些宋明就已经开始开采的小煤矿,虽然烟煤比例高,质量稍差,但胜在太湖平原周边交通极为便利,能比较容易把煤运出来。

如果非要搞萍乡煤矿的煤,开采难度倒是好解决,但运输会很麻烦——历史上张之洞可是为了安源煤矿,修了一条从安源山里到萍乡县城的小铁路的。

把煤运到萍乡县城后,才能顺着湘江走水路运煤。上船后后续的里程成本就能忽略不计了。湘江水通洞庭湖、长江,去哪儿都走得通。

沈树人通盘算计了一下,也不避着心腹,直接推心置腹地感慨道:“今年我们要采买的铁料铜料数量还不算巨大,不会惹来朝廷猜忌。

不过我在黄州,肯定是要继续扩军备战,追击流贼的,还要为将来被陛下调去对付鞑子做准备,明年后年军械建造速度肯定会加快好多倍。

这两年,还是得留心自己私自屯地、圈占开私矿,自给自足低调一点。免得把江南的铜铁都买涨价了太惹眼。”

过完年就是崇祯十四年了。历史上一直到崇祯十五年,皇帝都还有惩处地方实权派的号召力,所以稍微低调一点,打点掩护,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直要到崇祯十五年底左右,皇帝对地方上尾大不掉的势力,才算是彻底没辙。沈树人要演戏低调发展,低调到那时候也就够了。

再往后,没人会因为你大炼钢铁打造火铳,就能找你麻烦的。

沈寿见少爷连这种“欺瞒朝廷”的话题都敢跟自己聊,也是颇感受到了信任,一时抖擞精神,卖力思索,帮着出谋划策:

“少爷,既然想自己私开铁矿,少不了重金付给当地官府,再上下打点遮掩。该给朝中分润的利益,也不能少了,免得授人以柄。

不过,眼下黄州周边,最适合的铁矿便是大冶铁山,那武昌府却在左良玉镇守之下。听说老爷家书里还提到,那左良玉跟咱家……”

说到这儿,他怕措辞不当,便止住暂时不说。

沈树人也明白,一抬手,示意这不是他该操心的:“左良玉的事儿,我自有分寸,你们要想的只是经营和账目上的细务。不管这些铁山能不能拿到手,你们先按假设能拿到手,把该筹备的活儿想细了。”

……

在船上这几天,沈树人闲着也是闲着,就跟属下多聊了些将来的军工供应链问题。

人静下来总是容易想明白很多问题,也就是在这几天里,沈树人对于未来如何处理左良玉,也有了新的看法。

实话实说,原本按沈树人既定的节奏,他是打算先稳住左良玉。饭要一口一口吃,先把革左五营彻底干掉,再对付张献忠,等张献忠都残了之后,慢慢收拾左良玉也不迟。

按照崇祯十四年对付革左五营、崇祯十五年对付张献忠的初步时间表,对付左良玉至少就是崇祯十六年的事儿了。这样才能避免同时“两线作战”。

收拾是肯定要收拾的,大方向上没有疑问。

历史上左良玉在南明时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实际上就是谋反,还直接导致了南明四镇中至少有两镇的兵力被牵制住,没法用于对付多铎的南下。

所以左良玉肯定要为史可法在扬州的溃败、最后南京的沦陷,负相当的责任。

当然,或许有人会觉得,左良玉的情况应该比郑芝龙好一些,至少左良玉本人最后是起兵途中病死了,他本人没来得及降清当汉奸。

可他儿子左梦庚继承了他的军事遗产后,可是毫不犹豫直接带着部队降清了,这笔账算到左良玉头上,也不算太冤枉他。

对一个历史上将来会成为汉奸家族的存在,沈树人要对付他,当然不会有道德压力,这就是在替天行道。

但是现在,一来是沈树人意识到,左良玉近在武昌,双方关系已经撕破脸后,自己在黄州如果再有什么大拆大建的举动,很容易被左良玉盯上。自己想要拿下大冶的铁矿就近搞建设,也会被左良玉掣肘。

父亲的家书里,对左良玉之前采取的敌意措施,也说得很明显了。

既然如此,不如提前一下,争取压缩到崇祯十四年就开始对付张献忠,到崇祯十五年,就做个局,让左良玉在对付张献忠时出于私仇、掣肘自己。

历史上,崇祯在十五年时,都还能让孙传庭斩杀跋扈悍将贺人龙,而左良玉历史上彻底嚣张跋扈,是要崇祯十六年、朝廷彻底无力之后。

如果自己能提前激怒左良玉,让左良玉发飘,不冷静,提前掣肘友军、破坏剿贼大局,那么有没有可能让左良玉享受到历史上贺人龙的下场呢?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明军内耗——按照沈树人原先的计划,未来他要对付和兼并左良玉时,肯定免不了一战,双方都是大明的官军,死谁都是对汉人武力的消耗,太不划算了。

要是能利用崇祯最后的朝廷大义名分,只对付首恶、收编左良玉的军队,那就再好不过,皆大欢喜了。

可是,这个计划的缺陷和风险也很明显——沈树人不得不铤而走险,承担一定的“两线树敌”风险。

避免两线作战,本身也是兵家常识。在将来没有对张献忠完成最后一击前,就跟左良玉撕破脸,那就等于是会有那么几个月,要同时面对张献忠和左良玉的疯狂!

自己到时候的实力,扛得住么?

思前想后,沈树人觉得,为了额外的收益,这点风险还是值得承担的。

关键是就算他不去招惹左良玉,左良玉的仇恨值也不好控制。与其留个仇恨值未知的遥控炸弹,还不如变成一个导火索长度自己剪短的定时炸弹。

“等过完年,去南京办手续的时候,得打探打探左良玉在南京那些亲朋故旧,抓一点黑料握在手上了。”沈树人心中暗忖,默默定下了计划。

十天的长江行船很快就结束了,腊月二十六这天,沈树人的船队顺利抵达苏州的太仓刘家港。

从年初元宵节过完、自己北上京城赶考,到今天腊月底回乡,他觉得自己颇有几分北漂打工人的意味。

只不过他这个北漂成绩比较好。漂了十一个月零十天,从八品官升到七品六品五品,一次科举两次立功,堪称坐火箭。

喜欢国姓窃明请大家收藏:(m.wuwenshuwu.com)国姓窃明伍文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无限之美剧空间女扮男装住男寝,室友全都沦陷了变身白毛绿茶,被按头狠狠惩罚国运之战:我以妖族镇诸天再嫁春鸢开局道祖境,座下弟子皆是大因果34号妖管所第二十五时区的情书沙漏将倾仙骨道缘召唤反派:漫威首席的独宠新娘都重生了,谁还做普通人啊1978,黄金年代盛世枭宠之王牌傲妻穿书末世,在女主手下救人小狐狸甜娇娇!糙汉抱回家当老婆历史追光者覆潮之境开着网约车唱着歌,女明星请上车
经典收藏龙珠之牧神传说我的草寇人生乱世巨枭神级兵王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锦绣阖欢红楼之旁支贵族权倾天下,从被流放开始明末之席卷天下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龙腾中华醉红颜,倾王妃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我在大明贩卖鸡汤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冷酷夫君好撩人盗墓太子妃【完结】秦时明月之人宗门徒红楼士
最近更新殿下无双双穿古代:开局拐骗公主当老婆!说好流放,怎么都跪求我称帝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天命缉凶录就藩辽东,给诸国一点工业时代的震撼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本世子天姿无双,勾栏听曲怎么了?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此去直上青云路星汉西流夜未央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满门忠烈:重铸将门荣光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 国姓窃明txt下载 - 国姓窃明最新章节 - 国姓窃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